為做好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精準服務供應鏈產業鏈完整穩定,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12345幫您梳理。
一、穩步推動供應鏈金融規范、發展和創新
1.提升產業鏈整體金融服務水平。推動金融機構、核心企業、政府部門、第三方專業機構等各方加強信息共享,依托核心企業構建上下游一體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統、信用評估和風險管理體系,動態把握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建立金融機構與實體企業之間更加穩定緊密的關系。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產業鏈提供結算、融資和財務管理等系統化的綜合解決方案,提高金融服務的整體性和協同性。
2.探索提升供應鏈融資結算線上化和數字化水平。在供應鏈交易信息清晰可視、現金流和風險可控的條件下,銀行可通過供應鏈上游企業融資試點的方式,開展線上貸前、貸中、貸后“三查”。支持探索使用電子簽章在線簽署合同,進行身份認證核查、遠程視頻簽約驗證。支持銀行間電子認證互通互認。
3.加大對核心企業的支持力度。綜合運用信貸、債券等工具,支持核心企業提高融資能力和流動性管理水平,暢通和穩定上下游產業鏈條。支持核心企業發行債券融資支付上下游企業賬款,發揮核心企業對產業鏈的資金支持作用。對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貿易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及關鍵領域的核心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債券管理部門可建立綠色通道,及時響應融資需求。
4.提升應收賬款的標準化和透明度。支持金融機構與人民銀行認可的供應鏈票據平臺對接,支持核心企業簽發供應鏈票據,鼓勵銀行為供應鏈票據提供更便利的貼現、質押等融資,支持中小微企業通過標準化票據從債券市場融資,提高商業匯票簽發、流轉和融資效率。
5.提高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效率。鼓勵核心企業通過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進行確權,為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提供便利,降低中小微企業成本。銀行等金融機構應積極與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對接,減少應收賬款確權的時間和成本,支持中小微企業高效融資。
6.規范發展供應鏈存貨、倉單和訂單融資。在基于真實交易背景、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金融機構可選取流通性強、價值價格體系健全的動產,開展存貨、倉單融資。金融機構應切實應用科技手段提高風險控制水平,與核心企業及倉儲、物流、運輸等環節的管理系統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及時核驗存貨、倉單、訂單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7.增強對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保障支持。保險機構應積極嵌入供應鏈環節,增加營業中斷險、倉單財產保險等供應鏈保險產品供給,提供抵押質押、純信用等多種形式的保證保險業務,擴大承保覆蓋面,做好供應鏈保險理賠服務,提高理賠效率。
二、加強供應鏈金融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1.完善供應鏈票據平臺功能。加強供應鏈票據平臺的票據簽發、流轉、融資相關系統功能建設,加快推廣與核心企業、金融機構、第三方科技公司的供應鏈平臺互聯互通,明確各類平臺接入標準和流程規則,完善供應鏈信息與票據信息的匹配,探索建立交易真實性甄別和監測預警機制。
2.推動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公示。建立統一的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公示系統,逐步實現市場主體在一個平臺上辦理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加強統一的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公示系統的數字化和要素標準化建設,支持金融機構通過接口方式批量辦理查詢和登記。
三、完善供應鏈金融政策支持體系
1.優化供應鏈融資監管與審查規則。對金融產品設計、盡職調查、審批流程和貸后管理實施差異化監管。在還款主體明確、償還資金封閉可控的情況下,銀行在審查核心企業對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時,可側重于對核心企業的信用和交易真實性的審查。
2.建立信用約束機制。加快實施商業匯票信息披露制度,強化市場化約束機制。建立商業承兌匯票與債券交叉信息披露機制,核心企業在債券發行和商業承兌匯票信息披露中,應同時披露債券違約信息和商業承兌匯票逾期信息,加強信用風險防控。
四、防范供應鏈金融風險
1.加強核心企業信用風險防控。建立基于核心企業貸款、債券、應付賬款等一攬子風險識別和防控機制,充分利用現有平臺,加強對核心企業應付賬款的風險識別和風險防控。
2.防范供應鏈金融業務操作風險。通過“金融科技+供應鏈場景”實現核心企業“主體信用”、交易標的“物的信用”、交易信息產生的“數據信用”一體化的信息系統和風控系統,建立全流程線上資金監控模式。
3.防范金融科技應用風險。合理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持續加強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信息系統等的安全保障、運行監控與應急處置能力,切實防范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等風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