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齊"心"魯"力|科技養魚:海上崛起“沃野良田”

    游客們正在海洋牧場上垂釣。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新華社濟南9月22日電(記者張昕怡、張武岳、張力元)現代化的控制大廳里,一塊偌大的屏幕上,海洋牧場里成群的魚兒對著攝像機探頭探腦,旁邊實時顯示著養殖水體、魚餌總量、魚總量等養殖參數,漁業從業者們圍在屏幕前,對這些數據和將要達成的交易進行討論。

    這一場景是漁業養殖向智慧化、信息化轉型的生動佐證?!巴ㄟ^海洋牧場這個技術載體,我們希望實現的是養殖數據的‘透明’‘智慧’和‘共享’。”位于山東煙臺的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虹說。

    作為一種資源管理型漁業生產方式,海洋牧場因其獨有的技術和規?;B殖效應,為漁業發展賦予了更廣袤的空間。傳統的粗放式捕撈養殖讓位于高質量發展,過去的“海上狩獵”變成“耕海牧漁”。

    “過去,傳統的養殖模式不僅耗費時間,而且人力成本也很高?,F在海洋牧場平臺上只需4名員工就能完成1000噸成品魚的養殖工作,養殖時間也從過去的3年縮短為1年。”長島弘祥海珍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德剛說。

    漫步在位于煙臺市區的漁人碼頭,遠眺便可以望到“耕海1號”海洋牧場,它由3個養殖網箱組合而成,通體白色,直入海底,像一朵盛開在海上的“智能之花”。

    “我們在‘耕海1號’配備了智能化養殖網箱,能夠實時采集環境數據、精準投喂餌料、自動清理網箱等,實現智能化生態養殖?!鄙綎|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尉巖介紹,今年預計產出成品魚15萬公斤。

    游客展示釣上來的加吉魚。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有了自動投餌技術的加持,在海洋牧場里成長的魚兒長勢也很好。記者登上“耕海1號”平臺,游客張先生興奮地向記者展示他的“戰利品”:僅一個小時左右,他就從網箱中釣到了14條肥碩的加吉魚。

    除了作為現代化的養殖基地,海洋牧場也在賦予漁業更多內涵。記者了解到,目前很多海洋牧場都采用第一、三產業深度融合的運營模式,在發展養殖業的同時開發休閑漁業。

    在黃渤海分界線中點附近的山東長島大欽島海域,“長鯨1號”海洋牧場上配備了10間客房,還有垂釣區域、K歌房及特色餐飲等休閑娛樂設施。此外,平臺上備有急救藥品、應急快艇隨時待命,這些貼心舉措都保障游客玩得開心、玩得放心。

    山東省煙臺市“耕海一號”海洋牧場整體圖。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海洋牧場還照亮了漁業養殖“信息化”的道路。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開發了“九仙云”海洋漁業數據平臺,依托海洋牧場設備上搭載的傳感器,遠程采集海上養殖場里的裝備、養殖和環境數據。

    李虹對記者說,基于數據處理及整合能力,平臺能將海洋牧場大數據與養殖業主、金融保險機構、政府部門、海洋科研院所等多方共享,輔助實現智慧漁業的智能決策。

    陳德剛說:“正是多種先進的技術,讓海洋牧場有了多重功能,漁民的致富路也通過這座‘智慧糧倉’越走越寬廣?!保ㄍ辏?/p>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