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時代,注定催生新生事物,而新事物的誕生又會顛覆舊時代的根基,并逐步塑造起全新的生態秩序。在9月20日第四屆人單合一全球模式國際論壇現場,凱度咨詢、牛津大學攜手海爾共同發布了《物聯網生態品牌標準白皮書》。記者了解到,《白皮書》的發布標志著全球首個生態品牌標準正式問世,也意味著自此之后,全球企業在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探索過程中將擁有明確的指導方向與樣板案例。
標準因時代而生
事實上,全球首個生態品牌標準的誕生,背后是一種必然性的趨勢。從時代來看,強調以用戶體驗為中心、萬物互聯與多維連接、數據驅動與數據資產化的物聯網時代已然到來。在這種背景下,快速迭代的場景式體驗經濟、充滿個性化的社群經濟以及重視“使用權”的共享經濟讓市場基本屬性徹底回歸于用戶手中,萬物的互聯互通讓用戶不再滿足于單個的產品或服務,而是需要獲得基于場景的整體解決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一個簡單的場景,其中所涉及品類也往往超出了單一一家企業所能涵蓋的服務范疇,跨行業、跨品類的共創共贏成為了必然趨勢。換言之,物聯網時代呼喚一種能夠打破傳統壁壘,并促成動態多邊合作的模式,而這種模式就是“生態品牌”。
因此,當生態品牌的存在模式成為時代的必然趨勢時,那么一個關乎生態品牌探索與發展路徑的行業標準便亟需產生。毫無疑問,《物聯網生態品牌標準白皮書》的發布,即是跟從于時代的步伐,為生態品牌的全球化探索提供出一份解決方案。
聚焦三大視角
具體來看,《白皮書》發布的生態品牌標準主要聚焦于三大視角,即品牌理想視角、用戶視角與合作伙伴視角。
在品牌理想視角方面,標準強調“品牌承載為社會創造價值循環的使命”這一核心概念。品牌為社會創造價值循環,其一方面體現在要致力于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也體現在持續不斷地改善人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創造價值循環是一種將資源動態化的過程,這即是要求品牌廣泛賦能各類企業和創業個體,以推動社會經濟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
在用戶視角方面,標準認為物聯網時代的生態品牌應該為用戶提供無界的產品與服務、為用戶提供個性化且持續迭代的整體價值體驗,并使用戶成為品牌的終身用戶。在物聯網時代,用戶是市場的主體,個性化、定制化的體驗方案決定了企業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多寡;同時,物聯網時代亦是強調通過與用戶的持續交互,不斷挖掘新的需求與痛點,推動解決方案的迭代創新。因此,生態品牌必須在為用戶增值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增值,繼而創造出終身用戶,讓交互與增值體驗成為常態化。
而在合作伙伴視角,物聯網生態品牌實則要滿足三大標準:生態開放多元,能夠動態優化;在合作過程中生態各方可以協同共享,聯合共創;最終實現增值分享,共贏共生。必須要看到,物聯網時代的企業關系不再是傳統的“零和博弈”,只有匯聚百業才能具備強大的網絡效應和抗風險能力,也才能真正被稱為“生態”。因此,聚焦合作伙伴即是在聚焦開放、共創、共享的時代精神,只有打破企業“孤島”,才能在多方協同中催生物聯網時代“新物種”。
為什么是海爾?
在發布生態品牌標準之外,同樣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即凱度咨詢與牛津大學為何選擇與海爾來共同發布《物聯網生態品牌標準白皮書》?畢竟除海爾之外,華為、阿里巴巴、百度、亞馬遜、微軟、西門子等諸多全球頂尖企業也都開啟了物聯網的探索路徑。
究其原因,實則在于海爾對物聯網時代的理解與探索更全面也更深刻。從品牌維度看,海爾是全球最早探索物聯網模式的企業,2018年5月10日,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更是首次提出物聯網生態品牌概念。此后,在2019年,海爾以全球首個物聯網生態品牌入選BrandZ全球品牌百強。
從企業管理范式維度看,海爾由2005年所提出人單合一模式是最為契合物聯網時代內核的管理范式。人單合一強調以用戶為核心、人的價值第一,這與重視用戶體驗的物聯網時代不謀而合。與此同時,在人單合一模式的驅動下,海爾打破了科層制下的企業“金字塔”,化身為無邊界的生態平臺,吸引全球一流資源共創共享,這無疑符合了物聯網時代生態共贏的核心愿景。
而從探索實踐上看,海爾關于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探索又是最為深刻的。一方面,在探索生態品牌的過程中,堅持“自以為非”的海爾已成為了孵化出4000多個小微公司的創業熱帶雨林,其自身形態已經發生了徹底的顛覆;另一方面,海爾的創業生態處于一種持續裂變擴大的狀態中,以卡奧斯、衣聯網、盈康一生、日日順物流為代表的小微不僅在海爾的生態圈內持續壯大,同時也自成平臺不斷裂變出新的生態圈。
毫無疑問,海爾關于物聯網以及生態品牌的探索,并非停留在研發端、制造端等某一個節點,而是圍繞著用戶需求進行全維度探索,以求為用戶提供全流程最佳解決方案。不夸張地說,在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探索上,海爾走在了全球企業界的前列
“由東向西”的商業準則
生態品牌標準的問世,其產生的意義也同樣豐富。最直接的意義便在于讓全球企業關于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探索有跡可循。在海爾剛剛踏上物聯網探索之路時,張瑞敏就曾表示,海爾是一個“孤獨”的前行者,因為前方沒有任何案例可以借鑒,海爾的每一步都是在試錯中前行。
顯然,生態品牌標準的發布即是向全球宣告,在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探索道路上不再是“獨行者”。即如海爾的卡奧斯平臺賦能于房車、建陶、服裝、機械等 15 個行業那樣,以海爾為代表的物聯網先行者正將自身關于生態品牌的種種實踐,賦能于全球企業。
除此之外,生態品牌標準的意義也在于改變了企業間的關系。在傳統的時代里,企業是有圍墻的花園,以孤立與紛爭為代表的“零和博弈”成為主流。但物聯網時代是一個共生大于博弈的時代,一木難以成林,生態品牌所要求索的即是“變紛爭為協同”,在開放平臺、共創共贏中共同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挑戰。
最重要的一點,生態品牌標準是一個“由東方向西方”輸出的商業準則。無論是傳統工業時代的產品品牌,還是互聯網時代的平臺品牌,商業準則的制定皆是來自于西方,東方企業或者說中國企業往往扮演“跟從者”的角色。但物聯網時代下的生態品牌,其商業準則毋庸置疑是來自于中國的海爾。當不斷裂變新生態的海爾衣聯網、探索場景物流并成就獨角獸的日日順物流、聚集生命健康且登陸科創板的海爾生物紛紛在市場上構建起各自的場景生態之時,便注定海爾不僅是物聯網時代的先行者,更是生態品牌探索方面最深刻的實踐者。
未來已來,且不再獨往。借以海爾的實踐,借以此次標準的發布,生態品牌的探索道路上勢必會擁有更多的名字,并從此化作生態,共生為雨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