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雙循環”下的青島資本力量:打通東西南北,整合國內國際

    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做事。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然是跨越南北、東西互濟、整合多種要素的循環。其中,以金融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具備全產業滲透、廣空間覆蓋、強資源整合的作用,作為東西南北大循環雙節點城市的青島,自然要通過金融,讓資本的力量更高效、便捷地參與到 “雙循環”格局下的資源要素大流動中,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輻射黃河流域以及更廣闊的北方地區。

    截至今年6月底,青島在中基協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311家、同比增長24.9%,備案私募基金656只、增長42.6%,管理基金規模達949.2億元、增長33.8%,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私募基金增速均居全國第一位。即便在疫情的沖擊下,上半年青島金融業增加值依然實現了7.8%的快速增長,證券業交易額增長34.7%,保險業保費規模在計劃單列市中僅次于深圳,居第2位。

    青島有資源也有能力,利用資本的力量推動“雙循環”運行地更加順暢。

    01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也是資本合作新平臺

    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是青島在當下承載的國家戰略和歷史使命,這個新平臺,一定也是資本流動的平臺。

    在2018年底,上合示范區金融服務中心成立的第一天,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就正式入駐,以此推進示范區金融服務保障機制建設的積極探索。

    在2019年商務部發布的上合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中,則明確要求示范區建設要強化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青島引進金融機構區域運營總部、分支機構或事業部;加強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多邊開發銀行、絲路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上合組織銀聯體等合作,為上合示范區建設提供金融支持;支持在上合示范區注冊企業的境外母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按規定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支持上合示范區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

    此后,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招商銀行、青島銀行等5家金融機構與上合示范區達成合作協議,為上合示范區建設提供融資、融智支持,推動上合示范區的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以青島為平臺,面向“一帶一路”的高端金融機構,在疫情沖擊下依然向青島加速聚集。

    國家電投基金公司將在青島設立首期規模30億元、總規模100億元的中俄能源合作投資基金,并在新能源發電、綜合智慧能源、智能農業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主要發起人為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歐亞基金,擬推動上合組織股權投資機構聯合會相關籌建工作,倡議將聯合會秘書處設立在上合示范區,作為常駐辦事機構,打造“一帶一路”國家主權基金的合作平臺。

    中俄能源基金和歐亞基金將充分發揮基金的引導作用,與青島合作搶抓創投風投、“新基建”等發展機遇,促進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快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上合示范區內第一家專設銀行機構——青島農商銀行上合示范區支行也于今年成立,通過產業基金、投貸聯動融資、機構化產品等途徑,重點加大對園區內重點建設項目、民營企業以及示范區內居民的金融服務支持力度。據統計,今年以來已累計提供融資12.46億元,為越南、孟加拉、羅馬尼亞、巴西等境外投資項目提供資本支持。

    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區已與32家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其中,11家金融機構入駐上合示范區金融服務中心,設立各項基金總規模達170億元,各金融機構累計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和載體項目建設資金達410億元。

    02

    財富管理

    青島“特色”資本樞紐

    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0%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7萬元,與高收入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財富管理正在成為中國金融市場的強勁風口之一。

    而青島是全國唯一一個以“財富管理”為主題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本身就是獲得國家政策支持的資本樞紐節點。

    風口之下,銀行、基金、理財公司等加速向青島集聚,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青島連續拿下了光大理財、意才基金銷售、青銀理財、興華公募基金四張含金量十足的金融牌照。

    其中,光大理財憑借50億元的注冊資本,成為青島目前引進的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也讓青島成為繼北京、上海、深圳之后,第4個擁有理財子公司的城市;意才基金則是2017年我國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以來,首家獲批的外資商業銀行全資控股的基金銷售機構,青島也因此成為外資金融機構更深入踏進中國金融市場的“始發站”。

    財富管理一頭連接著居民對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另一頭連接著市場主體的投融資需求,是整合社會資金、加速資本流動的橋梁和管道。財富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穩定和增長居民預期,提升消費意愿,加速消費引領對中國經濟的帶動效應,不僅有利于助力擴大內需、內循環,構建更加強大的內需體系,更有利于促進投資和消費量者之間的正向反饋,形成良性循環。

    03

    制度創新

    為資本尋找更多應用場景

    作為制度創新的前沿陣地,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的獲批,本身也意味著青島在金融上有了更大的制度空間,為資本尋找更多應用場景,讓資本配置國內國外兩種資源,賦能“雙循環”的發展格局。

    根據自貿試驗區相關政策,青島得以支持本地法人銀行開展股債聯動業務試點、開展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試點,探索更多樣化的金融路徑。

    青島的制度創新也緊跟自貿試驗區的政策而來:2019年12月,青島銀保監局印發《關于轄區銀行業保險業支持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建設的通知》,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成為我國6個新設自貿試驗區中首個獲得銀保監會政策支持的區域;2020年初,青島發布《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實施方案》,35條舉措涉及金融機構聚集、金融對外開放、金融創新,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等多方面。

    青島片區的金融創新實踐也在更大制度空間下,取得了更多戰果:

    青島銀行創新中新貨幣互換低成本融資業務模式,成功操作全國首筆貨幣互換項下新元貸款業務落地青島片區;

    中國銀行青島西海岸新區分行為境內知名投資公司的境外基金公司開立片區首個人民幣NRA賬戶(Non-Resident Account,即境外機構在境內開立的賬戶),推動“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試點任務落地;

    中國銀行西海岸新區分行為片區外資企業辦理“單一窗口”項下跨境匯出匯款業務,全程無紙化操作,足不出戶即可辦理跨境匯款支付。

    “雙循環”格局下,資本走進青島,走進的是東西南北大循環重要的北方樞紐,面對的不僅是青島,而是膠東半島、山東全省、黃河流域乃至整個中國北方,以及由此延申而去的“一帶一路”沿線廣袤市場。

    來源:回瀾聽濤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