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屬于典型的北方資源型缺水地區,地表水資源極為短缺。李村河,作為青島市城區內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最多的過城河道,先后流經李滄區、嶗山區和市北區。因長期斷流干涸,流域人口眾多,生態環境等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因此,擴大再生水補水工作成為青島市河道補水的重要舉措。青島市通過污水廠提標改造及再生水回用等工程,積極開展李村河生態補水工作,通過“三步走”分階段實現河道長期補水“保養”。保護了河道生態基流,改善了李村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
李村河補水階段一:
第一階段的李村河下游河道補水,于2018年5月份通水運行。補水口設置在鄭州路河與李村河交匯處東側,每日補充5萬噸水入河;同時李村河中游新建4萬立方米/日的張村河水質凈化廠,分擔了下游李村河污水廠負荷,為張村河提供4萬立方米/日生態補水水源,出水主要水質指標均達到一級A標準。讓李村河水“活”了起來,實現了由“臟”到“凈”的轉變。
李村河補水階段二:
2018年9月建設完成的李村河下游生態補水及調蓄工程,將李村河污水廠處理后的再生水提升至李村河張村河交匯處。新建中水泵站15萬立方米/日,鋪設再生水管線9.9公里,整體實現向李村河下游生態補水20萬噸/天的目標。除了補水,市水務管理局組織對李村河擋潮閘開展定期維護保養工作。擋潮閘集擋潮、防洪、調蓄等功能于一身,對河道生態恢復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漲潮時關閉閘門,避免海水入侵對內河生態的破壞;跌潮時泄水,防止內河水位高影響河道行洪。在旱季時,通過調蓄在河道形成景觀水面,恢復河道生態,淡水魚類生長,白鷺、野鴨等鳥類在此棲息繁殖,競相覓食。實現了由“凈”到“暢”的轉變。
李村河補水階段三:
2020年7月,為實現城市黑臭水體示范城市創建目標,確保李村河中游(君峰路-青銀高速)、下游(兩河交匯處附近)達到“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由市水務管理局組織的李村河中游生態補水示范工程已啟動實施。分別在李村河、張村河交匯口處新建5萬立方米/日再生水提升泵站、李村河交匯口至君峰路新建DN600再生水管線1.35km、張村河交匯口至黑龍江路新建DN500再生水管線2.85km。構建完成約610平方米的潛流濕地及水下森林生態系統,并配套綠化提升、廊架、景墻、挑臺翻新等景觀工程。此工程完工后,將進一步提升李村河中下游及張村河下游水動力,提高河道水生態修復能力。打造李村河成為水生態治理樣板,實現了由“暢”到“美”的轉變。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示范
目前,李村河生態補水已實現20萬立方米/日的“保養”。通過利用下游李村河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和中游張村河水質凈化廠資源,在水質提標后提升至李村河中游甚至上游,以此補充至李村河主河道或支流河道。實現了李村河由單一的季節性行洪河道向常年流水潺潺、水清岸綠的生態幸福河道的轉變,形成了清水潤城、生態惠民的美好景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