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齊"心"魯"力|山東聊城:“兩場同建”引領脫貧跑出加速度

    新華社客戶端濟南9月9日電(記者陳灝)在推進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山東省聊城市創新規模農場、就業工場“兩場同建”,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完善“產業+就業”扶貧機制,以鄉村振興引領脫貧攻堅、以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

    因地制宜 發展規模農場

    走進位于聊城市鄭家鎮的農合億灃蔬糧種植專業合作社,一些貧困戶正在大棚里打理蔬菜。他們既有時間照顧家庭,也不耽誤種自家的地。

    億灃合作社在當地流轉了3000畝農村土地,利用鄭家鎮種植產業基礎,建設蔬果種植基地。通過“超市+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方式,推動當地家庭作坊式生產轉向現代化農場生產,年創造收入近5000萬元。

    基地現有產業扶貧大棚50多個,通過“項目分紅+進場務工”措施,年帶動幫扶貧困戶1000余人次?!鞍串a量分配的部分,普通承包戶每斤0.6元,貧困戶每斤0.8元;按銷售比例分成的部分,基地多拿出10%的提成讓利于貧困戶。”億灃合作社理事長王廣勝說。

    基地還有38個大棚為產業扶貧項目,今年可收取租金48萬元,將帶動鄭家鎮享受政策貧困的群眾人均增收450元左右。

    在聊城市,規模農場已逐步成為帶動貧困人口增收的重要載體。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聊城市大力吸引工商資本到貧困地區,流轉土地發展農作物規模種植、高效設施農業和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推動農村產業調整和農民增收。

    高唐縣姜店鎮西郭村貧困戶郭克行2015年查出了白血病,加上老伴患有精神分裂癥,兩人常年需要吃藥,支出較大。但他被聘為向陽花開農場的園丁后,每個月有了2000元的收入,看病不再有壓力了。

    向陽花開農場是高唐縣規模農場參與脫貧攻堅的一個代表。農場打造了集農、文、旅于一體的農業綜合園區,除給當地群眾分紅、吸納貧困戶就業之外,還向22戶貧困戶各免費贈送價值約4800元的36只雞、20只非洲雁,幫助已經脫貧人員穩定增收、鞏固脫貧成效。

    去年以來,高唐縣通過扶貧資金帶動、金融政策推動和稅收優惠等措施,不斷擴大規模農場帶貧范圍。全縣規模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已有64家,帶動2000余名貧困群眾增收。

    以需定建 布局“就業工場”

    在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區欣苒工藝品有限公司成品區,汽車造型的毛絨拖鞋、巴掌大小的布藝小狗陸續走出國門。這些遠銷海外的產品,出自潘書芳帶領的農家姐妹之手。

    60多歲的貧困戶郎秀煥,穿行在車間里。她因為身體原因不能久坐,只能干些打掃衛生的零散活兒?!懊吭履馨l1800塊錢工資,我很滿足了?!崩尚銦ㄕf,這樣的收入對她和家人來說,十分可觀。

    潘書芳曾是一家企業高管,幾年前看到家鄉有發展機遇,她決心回鄉投資建廠。如今,欣苒工藝品有限公司已經成為當地有名的就業工場,現有女工150余人、周邊省市代加工點女工300余人,其中三分之一的女工來自貧困家庭。

    建設“就業工場”積極吸納貧困戶就業脫貧,是聊城市脫貧攻堅的主要措施。當地堅持按需興辦、以產定建,合理布局、有序推進,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吸引紡織、編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在農村勞動力相對富余地區建設“就業工場”;根據困難勞動力自身狀況和就業需求,采取直接投資建設或租賃廠房,“1+N”代加工管理模式、半成品帶回加工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支持企業吸納群眾就近就業,實現“一戶一人”穩定就業、增收脫貧。

    陽谷縣金斗營鎮蓮花池村村民林秀芹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婆婆已經84歲、兒子還在上大學,一家三口僅靠5畝薄田和林秀芹打零工的收入生活,日子過得很拮據。2016年11月,林秀芹被招聘到即發華欣針織有限公司,每個月工資有2600多元?!皬募依锏綇S里,兩公里遠,不出遠門就有事做、有收入,還方便照顧老人,心里踏實多了?!绷中闱壅f。

    僅去年,聊城市就興建了以莘縣古城鎮田園綜合體項目、東阿縣牛角店鎮魯望農業項目、冠縣范寨鎮古今莊園有限公司、陽谷縣即發華欣針織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兩場同建”試點項目14個。

    黨建引領 跑出脫貧加速度

    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村曾是一個靠天吃飯、一窮二白的困難村,如今已發展成為村集體資產總額超800萬元的富裕村?!拔覀兇迥馨l展到今天,是因為有個好黨支部?!惫⒌甏宕迕窆⒏墩髡f。

    耿付征中專畢業后在外從事電腦維修工作。每次回家,他都會發現家鄉有新的變化:蔬菜批發市場、高標準大棚、育苗場紛紛建了起來,村民不僅都搬進了新樓房,而且口袋越來越鼓。轉變的背后,是耿店村黨支部和村干部帶頭入股建市場、成立合作社,村里形成了“黨員帶頭群眾贊,群眾跟著黨員干”的好風氣??吹郊亦l發展得越來越好,耿付征決定回家,接手父母的大棚。

    有序推進規模農場、就業工場“兩場同建”,聊城市依托帶動作用強的黨支部,整合優化周邊散、小、弱的基層黨支部,成立社區聯合黨支部,打造“黨建聯合體”,穩步有序引導村莊之間融合發展,提升基層組織推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戰斗力。

    去年5月份以來,聊城市各縣(市、區)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已建成625個黨建聯合體,覆蓋三分之二的行政村。

    為鞏固農村發展基礎、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聊城市立足實際實施“頭雁工程”,今年公開遴選303名村黨組織書記,專門派往黨建工作和經濟發展薄弱的村莊。此外,聊城市還實施“歸雁工程”,以縣(市、區)為單位研究制定回引政策,吸引251名在外流動黨員回鄉創業、回村任職。

    聊城市提出,今年將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20%(2800萬元)、省獎勵資金2400萬元,作為獎補資金重點支持“兩場同建”項目建設。

    “‘兩場同建’實現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一體推進。”聊城市扶貧開發辦主任王同章介紹,這一模式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有效激活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酵母”效應以及探索形成個人和集體“雙增收”模式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貧困人口通過就業提高收入,既提升了勞動素質,也獲得了創造美好生活的自尊和自信。(完)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