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今年青島11學子通過強基計劃沖進清北,明年這一數字會是多少?

    9月,265名山東學子通過強基計劃走進了高校大門,而其中74人更是走進了清華和北大的校門。據了解,74名學生中,青島籍學生有11人,占到了14.9%。

    今年青島共有48名考生被清北錄取,這樣算來,通過強基計劃上清北的人數占到了兩成多。強基計劃首年,這樣的數據讓人振奮,同時也留足了思考空間。

    強基首年,招生略顯冷清

    8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學發出了《關于2020年強基計劃校內補充選拔的通知》,該校2020年強基計劃將面向校內新生公開補充選拔,共計5個專業71個招生計劃。根據學校5月初公布的強基計劃招生簡章,計劃招收5個專業共計210人。這意味著,西安交通大學的強基計劃之前僅完成了不足三分之二,并且5個專業都未完成招生計劃。

    這種情況不止西安交大一家。根據南開大學此前公布的情況,學校計劃招收6個專業共計150人,但入圍標準公示中,不少省份的專業分數線顯示空白。以山東為例,南開大學只公布了在山東的4個專業(歷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哲學)的入圍分數線,但在最終綜合成績錄取分數線公示中,卻只公布了山東3個專業(歷史學、物理學、哲學)的分數標準。這意味著,南開大學在山東至少計劃招收4個專業的考生,但最終只招上了3個專業。

    而參與強基計劃招生的一所駐青高?!袊Q蟠髮W,也面臨同樣的情況。學校的招生計劃為30個,而實際只招收了25人。據某C9高校招生負責人向青報教育在線透露,今年學校在山東通過強基計劃錄取到的學生數量在5至10人之間,并未完成招生計劃,而整體來看,36所強基計劃高校完成情況普遍不樂觀,甚至北大的招生計劃也沒有完成。

    強基計劃是升級版自主招生?

    如果把視線轉回考生這一端,高校的招生情況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各地的高考強基表現。據山東高考專家為青報教育在線的分析,山東強基265人的數據也并不驚艷,錄取數量上完全可以更多。這樣一來,雖然青島通過強基計劃沖進清北兩校的人數有11人之多,在全省16個地市占到七分之一強,但是根據青島教育在全省的實力,后面仍然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當然,這樣局面需要綜合分析各種影響因素。去年年底,實行了17年的高校自主招生謝幕,取而代之的新推出的強基計劃,這曾引起家長及考生的廣泛關注。在社會的普遍認知中,強基計劃也被看成了“升級版的自主招生”。但細究起來,強基計劃與自主招生的存在諸多不同,不能簡單地將強基計劃看作升級版本的自主招生。

    最明顯的是兩者在設計思路上差異。自主招生賦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權,招收一些高考成績不突出但學科有特長的考生,更強調于招生錄取環節;而強基計劃則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不僅在招生錄取環節有特殊設計,更有配套的培養方案。可以說,相對于自主招生,強基計劃是一個更加宏觀、更加閉環的人才選拔與培養方案。

    而單單在選拔環節,兩者在入圍依據、考核方式、錄取辦法等方面也不盡相同。自主招生模式下,高校在錄取時,可對某一考生開出優惠幾十分,甚至降至一本線的最優惠條件。而反觀強基計劃,無論是入圍還是最終錄取,更強調高考成績,絕大多數高校對考生最終綜合成績的衡量中,高考成績的比重占到了85%,少數高校則高達90%。

    強基計劃吸引力有多大?

    那么,強基計劃的入圍分數比普通類常規批的投檔分數低了多少呢?或者換句話講,分數意義上的強基計劃吸引力有多大?

    從山東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學校的強基計劃入圍分數普遍低于普通類常規批的投檔分數。就具體分值來看,兩個分數的差值幾乎都在20分以內,例如清華大學的強基計劃入圍分數為686分,其理科試驗班類(物理基礎類)的普通類常規批投檔分數為689,強基分數低3分;西安交通大學的強基計劃入圍分數為656分,與其在山東招生的所有專業的普通類常規批投檔分數對比,除了會計學,其余專業均高出5至10分。這也意味著,通俗意義上講的“低分上好學?!比允浅闪⒌摹?/p>

    圖:山東招生的部分強基計劃高校的入圍分數線與普通類常規批投檔分數對比。

    當然,也依然存在相反的情況,例如廈門大學和山東大學等。山東大學強基計劃的入圍分數為654分,遠高于其普通類常規批相同專業的分數線,差值在3至21分不等。出現這種情況不排除省內考生對省內高校的熱衷因素,另外學校在報名環節上并未設置實質性的限制性條件,這導致了報名者眾多的現象,并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入圍標準。

    另一方面,雖然報名火爆,但到了校測環節,今年不少高校卻出現了實際應考人數縮水的情況,棄考者眾多,尤其是高分考生棄考多。從最終的錄取情況看,自招招生模式下的優惠幾十分的情況不復存在,這也契合了強基計劃的設計初衷,更加強調高考分數的比重,招收“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僅從分數層面上,相比于自主招生,強基計劃的“優惠”降低了,吸引力似乎減弱了。當然這種觀點在了解了強基計劃的政策背景之后顯然是站不住腳的,拋開更加宏觀層面的國家戰略選才因素,強基計劃在培養模式方面的探索創新已足以吸引一批優秀學子。比如,山東大學推出的“3+1+X”本碩博銜接培養模式,最短用8年時間即可獲得博士學位。

    競賽生是否還有優勢?

    強基計劃所選拔的人才分為兩類,一類為綜合素質優秀者,一類為基礎學科拔尖者,體現在高校強基計劃的招生簡章中,招生對象一類是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另一類是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對于第二類考生,享有破格入圍的資格,同時在實際考核中,不少高校還將對其進行單獨考核,或給予校測免考的待遇。

    具體來講,第二類考生是高中階段獲得五大學科奧賽全國決賽二等獎及以上的考生。查看青島11位被清北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的履歷,其中有3位考生正是屬于這個類別。3位考生均畢業于青島二中,張藝繽和遲凱文均持有全國信息學奧賽銀牌,王煜然持有全國數學奧賽銀牌,均獲得了破格入圍強基的機會。此外,11人中至少8人有參加奧賽或奧賽學習的經歷。

    當然,奧賽獎牌加持也并不意味拿到了打開高校大門的鑰匙。青報教育在線了解到,今年青島有2名考生手持全國奧賽金牌,也提前分別與北大進行了簽約,但最終沒有出現在北大的錄取名單上。

    另一方面的一個事實是,奧賽之路并不好走。青報教育在線梳理發現,五大學科奧賽中,除去進入國家集訓隊獲得保送資格的學生,全國獲得二等獎及以上獎項的2017級應屆考生的數量僅為940人,其中山東考生為34人,相對于山東53萬的考生群體,是數量極少的一部分人。

    尖優生培養呼吁整體設計

    奧賽性價比如何?這可能是家長和考生不得不算的一筆賬,因為投身競賽,不僅對個人天賦條件有一定的要求,更意味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當然,除了算明白這筆教育賬,整體把握政策意圖,合理確定目標也更具現實意義。

    據了解,目前青島各校對于尖優生的培養情況不一,有的學校十分重視競賽,大手筆投入在競賽生、尖優生培養上,也有的學校起步晚,投入不足,校內機制不完善。但對于青島來說,尖優生培養不應局限于一個學生、一所學校的個體努力,還需要在更高層面上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從體制機制入手,從上而下地進行引導和推動。

    近日,青島市教育局局長劉鵬照表示,目前青島正在醞釀高中段教育“分層、分類、分流”培養的具體意見。而其中的“分層”便是著眼于尖優生的培養。所以,青島教育以后將交出怎樣的強基答卷甚至高考答卷,廣大學生及家長現在可以以一種更加自信的心態開始期待了。

    青報教育在線 王敏敏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