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自然資源科技創新和海洋創新全國領先

    近日,《自然資源科技創新指數試評估報告2019~2020》正式出版。報告顯示,青島市在自然資源科技創新和海洋創新兩方面處于全國創新領先地位。

    山東自然資源科技創新和海洋創新指數得分的提高,離不開青島的貢獻?!秷蟾妗肪帉懡M負責人、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海岸帶中心主任劉大海表示,根據課題組對我國城市創新水平的測算研究,青島市在自然資源科技創新和海洋創新兩方面處于全國創新領先地位。不過,與直轄市和部分省會城市相比,青島創新投入正在逐漸被拉開差距,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對科研院所的投入,尤其是對大院大所的支持,留住創新人才,保持領先地位,爭取引領發展。

    自然資源科創發展評價重要成果

    據介紹,《自然資源科技創新指數試評估報告2019~2020》是“國家自然資源科技創新指數系列報告”的第一本,旨在響應國家創新戰略、推動自然資源科技創新融入國家創新體系?!皣易匀毁Y源科技創新指數系列報告”是自然資源科技創新發展評價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結合國家層面、區域層面和領域層面進行比較分析的創新能力評價報告。

    《報告》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單位聯合編寫,采用綜合創新指數衡量我國及區域自然資源領域科技創新能力,構建了以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創新績效、知識創造4個維度為基礎的分指數,以及由20個指標共同組成的層次分明的指標體系,并基于經濟統計、科技統計和科技成果登記等權威數據,對我國“兩橫一縱”三大創新帶——長江經濟帶、黃河生態帶和沿海一帶開展了科技創新指數測算與創新能力專題分析。

    位列區域自然資源科創第一梯次

    從區域自然資源科技創新指數來看,我國排名前十的?。▍^、市)為北京、廣東、山東、江蘇、遼寧、浙江、海南、天津、上海、湖北。創新資源分指數的區域分布較為均衡,階梯狀層次有序;創新環境分指數北京依然領先,華南三省(區)優勢顯著;創新績效分指數的區域分異性明顯,強弱差距較大;知識創造分指數在平均值處分界明顯,優勢區域離散分布。

    《報告》顯示,我國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的區域自然資源科技創新指數梯次明顯,但各梯次內部行政單元的自然資源科技創新能力水平較為均衡,差距不大?!秷蟾妗愤€顯示,山東不僅在黃河生態帶9個省的區域自然資源科技創新方面位列第一梯次,得分遠高于黃河生態帶平均分,而且得益于有一定的海洋創新基礎、較好的創新環境,加上長期以來積累的大量創新資源,因此在沿海11個?。▍^、市)的區域海洋創新方面表現亮眼,海洋創新指數得分由2017年的第三位上升至現在的第二位。

    山東具備海洋創新基礎創新資源

    具體來看,廣東海洋創新指數得分最高,是因為其海洋創新發展具備堅實基礎,表現出很強的原始創新能力,并且能力不斷提升;山東由2017年的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有一定的海洋創新基礎,長期以來積累了大量的創新資源,創新環境較好;江蘇由2017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其海洋創新環境的快速發展拉動海洋創新能力的大幅提高;上海由2017年的第二位下降到第四位,主要是由于海洋知識創造分指數的排名降低;天津保持2017年的第五位,與2016年相比,天津的海洋創新資源有所提升,而海洋創新環境表現略差。

    從五大經濟區來看,我國五大經濟區海洋科技創新各具特點。區域海洋創新能力較強的地區為珠江三角洲經濟區、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及環渤海經濟區,這些地區均有區域創新中心,呈現多中心協同發展的格局。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倚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