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中秋、國慶假期大學生能否離?!眴栴}作出回應。另外,中藥在本次新冠疫情預防和治療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很多市民對中藥更加信賴,但吃中藥也要注意忌口。12345幫您梳理。
一、中秋、國慶假期大學生能否離校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秋、“十一”假期和周六周日、課后進出校門的管理是一樣的,各個學校、各個地方要根據當前疫情防控的要求合理作出安排,不鼓勵“一刀切”。
根據《高等院校秋季學期疫情防控技術方案》要求:第一,要嚴格做好校門管控,所有進出校門的人都要查驗身份、查驗體溫,而且要做登記。第二,要求廣大師生非必要不外出,盡量讓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空間固定。同時不去參加一些聚集性的活動,特別是空氣不流通的場所,要盡可能不去。校門管理既不是封閉式管理,也不是不許出來。高校師生應該是同樣的要求。
二、吃中藥如何科學忌口
中藥治病,正確的服用方法是保證療效的前提。服法中忌口是一項重要內容,所謂忌口即服用中藥時飲食方面的禁忌。其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阻礙藥物吸收的食物
油膩、肥厚、生硬的食物,不易消化,阻礙藥物吸收,無論服用何種藥物,都應避免,這屬于服藥忌口的一般通則。如《本草經集注·序錄》載:“服藥不可多食肥豬、犬肉、肥羹、魚鲙腥臊?!?/p>
2.改變藥物藥性的食物
某些食物會改變藥物的藥性,降低藥物的療效。服用滋補中藥時,忌食生冷、油膩食物;服用活血化瘀藥時,忌食蠶豆、魚、酸冷食物;服用溫里藥時,不宜食生冷瓜果等;服用清熱藥時,忌服煙、酒、姜、花椒、胡椒等辛辣之物;服用化濕藥物時,忌食生冷瓜果、飴糖、糯米、豬肉等。
3.會加劇病情的食物
有一類食物稱“發物”,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發疾病。如蘑菇、香菇等,過食這類食物易致動風升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眩暈等宿疾。海鮮類大多咸寒而腥,如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對于體質過敏者,易誘發過敏性疾病,如哮喘、蕁麻疹癥。發物易引起發熱、發瘡、上火、動風、生痰、脹氣以及誘發痼疾等,常見的發物有羊肉、豬蹄、鵝肉、牛肉、海鮮、香菜、韭菜等。治療皮膚瘡瘍腫毒,禁食發物。
4.和藥物同用后導致其他病變的食物
有些食物和藥物同用后會導致其它病變或不良后果。如《東醫寶鑒》載:“服地黃、何首烏,人食蘿卜則能耗諸血,令人發早白?!币馑际欠玫攸S、何首烏時,食用蘿卜,則會耗諸血,使人頭發早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