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和郵儲銀行5家國有銀行都于昨天(8月25日)起對符合條件,而且還沒有辦理定價基準轉換的個人住房貸款進行批量轉換,統一調整為LPR定價。
消費者仍有選擇權
從5家國有銀行的公告內容來看,此次批量轉換范圍包括2020年1月1日前已發放的和已簽訂合同但未發放的參考貸款基準利率定價的浮動利率個人住房貸款,但不包括公積金個人貸款。
對于此次批量轉換,多家銀行在公告中表示,是為簡化客戶操作,參照銀行業普遍做法開展的。
不過,這也不代表消費者沒有選擇權。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說:如果我們個人還是想用固定利率,也沒有問題,可以隨時在今年底之前跟銀行聯系,選擇適合自己的利率方式。
LPR改革成效明顯
當前正處于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向LPR轉換工作的收尾階段,順利完成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向LPR轉換,是實現以LPR為貸款定價“錨”的關鍵一步。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一年來,LPR改革的成效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形成了利率傳導機制。二是推動了存款利率市場化,這意味著貨幣政策向存款利率的傳導效率也得到提高。
董希淼:第一,LPR逐步取代貸款基準利率,成為貸款定價的主要參考。盡管現在貸款基準利率還沒有取消,但是新發放貸款就是全部以LPR作為定價基準,存量貸款也多數開始轉向LPR,這是一個成果。
第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疏通了貨幣政策傳導的機制,貸款利率與LPR掛鉤,LPR跟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掛鉤,這樣政策利率的變化就能夠更加及時地傳導到貸款利率。
7月份的LPR報價顯示,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也就是較改革后的首次報價分別下降了40個基點、20個基點。
這一年間,也實際減輕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溫彬說:通過LPR的改革,在推進融資成本下降方面,應該說成效還是比較顯著的。從去年8月份到目前這一年來,LPR的利率報價下降了大概是40個基點,但是銀行的實際貸款利率下降的幅度是超過這個比例的。
來源:央廣天下財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