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開放也是改革,必須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的主動,推動外貿轉型升級,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平臺。
作為外貿行業的代表,全國人大代表、新華錦集團董事長張建華從經濟新常態談起,認為新常態改變了企業的經營環境,外貿企業要實現持續發展,必須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否則就沒有出路。特別需要通過市場的方式搭建公共的服務平臺,支持中小微外貿企業。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新常態改變了企業的經營環境。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調整、國內工業化進入新階段、我國對外經濟貿易面臨著新的考驗,倒逼著我國要進一步提升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增強創新能力,促進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從企業經營來看,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勞動力、土地、資本等供給因素進一步趨緊,對外貿企業發展的制約不斷增強。外貿企業要實現持續發展,必須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否則就沒有出路。”張建華說。
張建華表示,中小微外貿企業,多年來一直沿襲傳統的運作模式,各自為戰、多頭并行,企業大而全或小而全,導致了資源的低效運營和浪費。中小微外貿企業要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競爭能力,不僅需要政府的行政支持,更需要通過市場的方式搭建公共的服務平臺,通過大型外貿公司的專業服務和外貿供應鏈管理的方式,提高流通環節的服務效能。
“對大型外貿公司而言,搭建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一方面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和契機,同時也是響應國家號召,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一種社會責任。”張建華說。
他告訴記者,新華錦集團在青島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與青島市商務局、中信保山東分公司、市國稅局、中國進出口銀行山東分行聯合打造了“青島市中小微企業外貿供應鏈服務平臺”,在政府、大企業和中小微企業之間建立了服務生態體系。平臺搭建了國際貿易服務、出口信用保險、融資擔保、國外買家信息、公共物流、公共展示、海外追賬等7個專業支持平臺,通過專業化、產業化和集約化的運作。
據了解,這個平臺擁有單個企業無法比擬的資源優勢:海關A類企業資質和相應的商檢資質證書;與中信保山東公司聯合推出了“小微企業信保易”,實行小微企業平臺化集約投保模式,費率由4.5‰降為1.1‰;退稅速度也比一般中小微企業平均提高1-2個月的時間;近洋和遠洋航線平均價格都比市場低15%-20%。
根據統計,平臺的建立,不僅降低了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成本,還為一大批企業創造了新的生存空間。目前,平臺已與4000多家中小微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平臺的幫助下,有300多家小微企業由年出口額5-10萬美元,發展到過百萬美元。
張建華表示,平臺通過在線報關報驗、在線退稅、靈活便捷的融資、APP社群化運作等措施,以及發揮線下強大的國際貿易服務團隊等優勢,提升了貿易便利化水平,讓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有能力做外貿,進一步降低了外貿的門檻,從而實現了“鍵盤上的國際貿易”、“指尖上的國際貿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