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12日訊 (記者 李明 楊廣科 盧偉霞 孫小茹)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為人才敞開綠色通道、激發金融服務人才活力、打造閉環式人資服務高地、搭建引才“舞臺”……當下,山東各地以人才制度改革攻堅行動為契機,將“人才興魯”戰略推向深入。
兩地聯手 為高層次人才敞開綠色通道
近日,濟南、淄博簽署《濟南-淄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按照協議內容,下一步,兩市人社部門將重點圍繞就業、社保、人才交流、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服務、職業技能鑒定、人社信息化等六個方面,全面展開一體化發展合作。
就業方面,兩市將建立統一信息平臺開展跨區域招聘,聯合開展勞務合作,共同征集創業項目,舉辦創業論壇,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合作,協同開展職業培訓,促進勞動者區域內平等就業。
社保方面,積極推動區域內社保關系正常轉移接續,推動社保信息交換,逐步實現社保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實現工傷認定政策統一,探索建立工傷認定調查協作制度,工傷認定結果互認。
人才交流合作方面,加強檔案管理服務合作,加強高層次及緊缺專業人才交流合作,加強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合作,推進兩市“泉城人才服務金卡”“淄博精英卡”的互認互通,憑卡享受高層次人才交通出行、醫療保健、體育健身、旅游等綠色通道服務。
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服務方面,兩市將互認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及職業資格證書,實現高級專家信息資源共享,推進繼續教育資源共享。
職業技能鑒定方面,兩市將聯合建立統一的督導員、考評員信息庫,實現資源互補。實行統一的職業技能鑒定模式,每年對兩市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實行統一命題、統一考核、統一閱卷鑒定。整合完善兩市職業技能鑒定數據庫,對現有的數據庫進行網絡對接,實現數據資源共享,為推進區域間技能人才的交流和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化工作方面,加大兩市人社數據共享力度,建立健全數據共享、保密、交換常態機制。探索推廣將社保卡和電子社??ㄗ鳛樯矸菡J證,加強在兩市各領域的應用。
聚力資本 激發金融服務人才活力
青島市城陽區全力打造“來城陽,才飛揚”的人才發展生態,聚力資本激活人才活力,為創新創業人才量身打造專屬金融服務,為人才創業提供厚實的資本保障,打通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
融資難融資貴是制約科技型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為深度拓寬人才融資渠道,大幅降低人才融資成本,今年1月22日,城陽區出臺《關于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發展的科技金融意見》。設立科技金融專項貼息貼保扶持資金和科技金融履約助貸基金,每年安排1500萬元專項資金,給予人才還貸續貸支持。入駐青島國際博士后創新創業園、青島國際農業生命智慧谷等園區的人才,可享受股權投資、人才貸款和費用減免等針對性的政策支持。同時,大力鼓勵人才創辦企業,人才創辦的小微企業最高可以享受300萬元的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的資金支持。
創投風投是一個城市集聚高端人才的重要杠桿,更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強經濟生命力的重要動能。乘著2020青島·全球創投風投網絡大會的東風,城陽區成立陽光創新投資中心,打造“人才+資本”的支持模式,引進10支產業基金,提供了150億元的私募基金。
同時,為給高層次人才及其所在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方面提供更加有力的信貸支持,城陽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合作銀行、創投公司分別從信貸政策、信貸產品準入條件、辦理流程和投融資業務角度向高層次人才進行宣傳推介,并印制了《“人才貸”服務指南》,在“人才貸”合作銀行進行投放,進一步提升人才貸政策和信貸產品在我區的社會知曉度,方便了高層次人才及其長期所在企業通過“人才貸”模式獲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據了解,青島城陽區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付出真情實意,拿出真金白銀,出臺“六條硬核舉措”和“十二條人才支持措施”,讓人才發展有舞臺、人才創業有資本、人才生活有補助、人才安居有保障、人才工作有地位、人才身邊有服務,形成了強大的人才“城陽引力”。
政策扶持 打造閉環式人資服務高地
人力資源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門類和協同發展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賦能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8月11日,記者從煙臺開發區人力資源服務業扶持政策及自貿區煙臺片區國際人才港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區以國際人才港為載體,出臺《關于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鼓勵7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入駐,打造閉環式人資服務高地。
記者了解到,《措施》明確了重點招引全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50強、大中華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品牌50強。其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獨立法人)落戶滿一年后,可分別給予最高50萬元、30萬元的資金獎勵。
企業入駐后,如何扶持培育?記者在《措施》中看到,機構入駐次年起,視其發展,給予連續5年的獎勵。對承辦符合需求的行業交流、培訓等活動,給予20%、不超過10萬元的資金補助。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省知名品牌(服務)或省優質品牌(服務),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的資金獎勵。鼓勵人資機構到資本市場掛牌上市。推動全區政務服務、人才服務等事項向人資機構開放。指導區內人資機構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扶持,根據層次,每家可獲得最高20萬元和10萬元的上級專項獎補。
《措施》還規定,鼓勵區內用人單位通過區內人資機構獵聘高級管理、技術研發等緊缺人才,從區外引進年薪50萬元以上高端人才,工作滿一年以上且繳納社會保險的,將給予中介費50%的補助,最高不超過5萬元,每家企業每年不超過20萬元。引進符合條件“雙一流”高校畢業生來區就業,按照每人500元給予機構引進獎勵,每家機構年獎勵不超過10萬元。對重點用工企業解決基礎人力,年度內輸送符合條件人員達到500人以上的,按照每人200元獎勵,每家機構年獎勵不超過30萬元。
雙招雙引 搭建引才舞臺
8月8日,“數字科技助力新舊動能轉換大會暨2020經略海洋·院士專家濰坊濱海創新創業周”活動在濰坊濱海區開幕,來自國內外4位院士和30余位省級以上高層次專家、行業領袖攜帶專利技術、項目成果和合作意向,與濰坊濱海區園區、企事業單位開展全方位對接洽談和交流合作。
參會院士、專家研究領域涉及大數據、先進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生態環保等產業領域?;顒右浴爸菂R濰坊 筑夢深藍”為主題,旨在匯聚創新要素,推動轉型升級,為區內重點企業與院士、高層次專家增進了解、共商合作搭建高端交流平臺,吸引和集聚高層次人才來濰坊濱海區創新創業,用高質量招才引智助推濰坊濱海區高質量發展。
開幕式上,濰坊市及濰坊濱海區對人才發展環境進行了推介,對“濰坊濱?!ぶ嘘P村智酷人才與科技產業創新平臺”成立一周年進行了戰略發布,發布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濰坊中心合作計劃,聘任首批濰坊·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專家,中科院化學所“濰坊化工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及濰坊濱海人才發展集團揭牌運營。
今年以來,濰坊濱海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圍繞“人才強區”理念,扎實開展“雙招雙引”提質增效、“三率”齊升攻堅行動,強化體制機制創新、聚焦高端技術人才引進、積極搭建引才“舞臺”,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快創新驅動促轉型,創新實施了“三三三”人才工作機制,出臺加大市級以上人才培養力度十條措施、聚集人氣“三免一補”政策等9項文件,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團隊)23個,總投資27.87億元的13個重點人才項目順利簽約、開工,人才科創項目紛至沓來、創新型企業加速成長,為加快建設“現代海洋經濟強區、美麗生態濱海新城”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