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部分農民工就業創業面臨一些困難。為進一步做好當前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部門印發《關于做好當前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12345為您梳理。
一、拓寬外出就業渠道
(一)穩定現有就業崗位。全面落實減稅降費、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以工代訓等援企穩崗政策,引導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督促企業將補貼資金用于職工生活補助、繳納社會保險費、開展在崗轉崗培訓等。幫助外貿企業紓困解難,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加大對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文化旅游、家政服務等行業的針對性政策扶持。
(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推動重大投資項目加速落地,強化促消費、擴內需政策扶持,提升吸納就業能力。各類基礎設施建設要優先考慮帶動就業能力強的項目。大力發展生活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吸納農民工就業多的給予更大政策激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共享出行、社區團購等新業態發展,支持農業、林業生產端電子商務發展,促進產銷對接,拓展農民工就業新領域。
(三)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靈活就業支持政策對城鎮戶籍居民和農民工一視同仁。因地制宜發展零工市場或勞務市場,搭建企業用工余缺調劑平臺。鼓勵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開辦特色小店,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稅收優惠、場地支持等政策。鼓勵互聯網平臺企業降低平臺服務費、信息中介費、加盟管理費等費用標準,支持農民工從事直播銷售、網約配送等新就業形態增加收入。
二、促進就地就近就業
(四)發展鄉村產業吸納就業。結合農業生產特點創新開發“惠農”產品包等金融產品,支持發展特色種植業、林草特色產業、規模養殖業和種養結合循環農林業。大力發展農林產品加工業、農林產品物流冷鏈和產銷對接等相關產業,推動休閑觀光、健康養生、農事體驗等鄉村休閑旅游業健康發展。將帶動就業情況作為創建現代農林業產業園的重要考量。支持返鄉留鄉農民工成立農民合作社、發展現代種養業和農產品初加工,鼓勵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增加就業崗位。
(五)推動項目建設促進就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建設一批衛星城鎮,發展一批當地優勢特色產業項目。加強小型水利、高標準農田、林下經濟、木本糧油等特色經濟林基地、鄉村綠化、人居環境整治等領域的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災后恢復重建,積極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項目。加大以工代賑投入力度,加快推進項目開工建設,將發放勞務報酬的資金占比由10%提高至15%以上。
(六)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帶動就業。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入鄉創業農民工,按規定給予稅費減免、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創業扶持政策,對其中首次創業且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可先行申領補貼資金的50%。加強創業載體建設,政府投資開發的孵化基地等創業載體可安排一定比例的場地,免費向返鄉入鄉創業農民工提供,支持高質量建設一批返鄉入鄉創業園(基地)、集聚區,吸引農民工等就地就近創業就業。
三、強化平等就業服務和權益保障
(七)加強就業服務。廣泛收集跨區域崗位信息,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發布,舉辦農民工專場招聘會,送崗位下鄉進村入戶,對有集中外出需求的農民工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全面放開失業登記,失業農民工可在戶籍地、常住地、就業地、參保地進行登記,免費享受職業介紹、培訓項目推介等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對其中大齡、身有殘疾、長期失業等特殊困難的,按規定納入就業援助范圍,實施重點幫扶。
(八)強化教育培訓。用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實施農民工穩就業職業技能培訓計劃。面向失業農民工開展定向定崗培訓、急需緊缺職業專項培訓,面向返鄉農民工就近開展職業轉換培訓和創業培訓。農民工可按規定在培訓地申領職業培訓補貼、培訓期間生活費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等。落實高職擴招任務要求,針對農民工單列招生計劃,做好考試測試、招生錄取、分類教育管理等工作。
(九)維護勞動權益。指導督促企業依法招工用工,加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維護,依法嚴厲打擊惡意欠薪等違法行為。加大涉勞動報酬等勞動爭議處理力度,依法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務,支持農民工與用人單位協商化解矛盾糾紛。加大日常監察執法力度,堅決糾正針對湖北等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農民工的就業歧視??茖W合理界定互聯網平臺企業責任,維護平臺就業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
(十)做好生活保障。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暢通線上線下申領渠道,為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及時發放失業保險金、失業補助金、一次性生活補助或臨時生活補助。對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連續3個月無收入來源,生活困難且失業保險政策無法覆蓋的農民工等未參保失業人員,未納入低保范圍的,經本人申請,由務工地或經常居住地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