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2020年青島膠州灣外圍海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在青島海事局前海碼頭正式啟動。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長姜波,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王廷琦,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朱鐵一、副局長辛龍以及青島海事局相關負責同志出席開工活動,并為水下考古隊授旗?;顒佑汕鄭u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辛龍主持。
青島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城市之一,傳統文化根脈發達,資源豐厚。青島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海洋文化是青島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元素和表征,是青島城市之魂和青島精神的集中體現。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歷來備受關注,古稱少海,史載齊景公與晏子游于少海,清代及以后則稱膠灣、膠州澳、膠澳,近代叫膠州灣。清代已降“艷稱膠州灣為屯船第一善埠”,英國哈·麥金德稱之為“歷史的地理樞紐”??梢姶似S虻闹匾浴BL的歲月,在這片海域中孕育著豐富而深厚的水下文化遺產。它們是傳承青島歷史文脈、豐富城市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
近些年來,國家圍繞近代大型沉艦的水下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展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勘探發掘工作,尤其是近年來“致遠艦”、“經遠艦”的水下考古工作取得巨大的社會效益和影響,開啟了新的水下考古工作領域。作為一戰在亞洲唯一的戰場,發生膠州灣海域的日德海戰,對世界歷史進程,尤其是東亞和中國近代史產生了深遠影響。沉睡于膠州灣海域的一戰沉船等軍事文化遺產,是重要的見證和載體。為此,2012年,國家水下中心就曾組織開展膠州灣水下考古調查,發現了3處沉船疑點,調查成果獲得國家文物局當年度的重要考古發現。為更好地傳承弘揚海洋文化和增強海權意識,按照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統一部署,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青島市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三家單位合作將于8月~9月組織開展為期40天的2020年度膠州灣外圍海域水下考古工作,將采用物理探測和潛水探摸相結合的調查方式,重點摸清前期搜集整理相關資料獲得的線索。
此次工作的開展既是對之前工作的肯定、繼續和延深,也是從歷史視角和區域視角開展水下考古工作方式方法的探索。就國際水下文化遺產保護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水下沉艦已經成為國際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膠州灣水下考古工作的開展,對于進一步豐富我國近代沉艦的類型具有開創意義,它為青島城市歷史文化背景增添注腳,更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青島歷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我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國際影響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