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經濟半年報思考:產業和人口,決定著一座城市的發展后勁

    7月29日下午,青島對外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

    青島上半年交出了全市生產總值5514.73億元、增速轉正0.1%的答卷。

    好消息是,青島繼續保持在第14名,壞消息是,繼去年被無錫寧波超過后,今年上半年青島又被長沙超過。

    無錫、寧波、青島、長沙和鄭州這五座城市在12到16位之間的競爭空前激烈。

    對于青島來說,往前一步是重回12名的希望,往后一步則是被長沙鄭州趕超滑落到第16名的危險。

    1

    整體來看,上半年,青島全市生產總值5514.73億元,增長0.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96.01億元,增長0.6%;第二產業增加值1884.49億元,下降0.1%;第三產業增加值3434.23億元,增長0.1%。

    從第一季度-7.1%到第二季度轉正為0.1%,提高了7.2個百分點,這個反彈力度不容易。

    工業的下降雖然有客觀原因,但仍然讓人揪心。

    上半年,規上工業累計增加值下降1.1%,增幅較一季度提升7.7個百分點,較1-5月份提升2.9個百分點,看得出在慢慢恢復。

    表現不佳的還有財政數據。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5.2%,這意味著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教育和醫療等民生支出也可能會出現下降。

    從固定投資來看,上半年增長4.0%,其中二產投資增長8.2%;三產投資增長1.7%,扭轉今年以來的下降局面。分領域看,重點領域中的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表現較好,基礎設施投資自5月份轉正后快速提升,增長14.2%,比一季度提升18.8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保持平穩,增長3.3%,比一季度提升7.4個百分點。

    根據今年5月份國家信息中心發布《2020年“萬億俱樂部城市”房地產市場走勢研判》顯示,青島在房地產投資增速這一指標上,高居17城市之首,增速超過20%。

    2

    再來看青島和其他幾座城市的對比。

    無論是去年趕超青島的寧波無錫,還是今年上半年趕超青島的長沙,抑或是一直對青島緊追的鄭州,在剖析這些城市發展亮點之時,都是二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五座城市中,排在青島前面的長沙和無錫恰恰是二產增速為正,超過青島,排在青島后面的寧波和鄭州則是二產增速比青島還要低。

    這其中,寧波最為典型,上半年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490.6億元,下降2.3%,拖累GDP同比下降0.6%。

    疫情之下,作為實體經濟主體的制造業成了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尤其是面ToB行業的制造業,相對來說受到的沖擊會小一點。

    上半年,長沙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增長了3.9%,很大程度是因為長沙本身的重工業基礎,加上疫情之下新基建帶來的利好。

    同樣,在山東省內,青島和濟南、濰坊、煙臺在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上的差距也可以說明這一點。

    截止到5月份,青島、濟南、濰坊、煙臺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4.0%、2.2%、-0.7%、1.3%。

    青島增速最低的原因也跟青島自身的工業結構有關。

    在青島,“輕工業”挑大梁,曾經的五朵金花中,海爾、海信、澳柯瑪、青啤等,都是以面向ToC市場的消費類產品為主。但在全國消費不景氣的情況下,消費者對家電、飲料等這類產品的購買欲望有所降低,導致市場需求不足。而對于濟南、煙臺和濰坊來說,重工業占據主要地位,主要面向的ToB市場,其所能提供的產出物多為必需品,尤其是新基建刺激之下,ToB市場需求反而旺盛。

    3

    其實疫情之前,各個城市都已經喊出了制造業回歸的口號。

    尤其是上海深圳蘇州這樣本身制造業已經非常發達、寸土寸金的城市,都對外喊出了有足夠的土地可以容納優質項目。

    這是一個時代的大趨勢,在商業模式創新的紅利消減后,真正需要的也是基于發明專利的硬科技創新。

    中國從90年代崛起的互聯網巨頭們大部分都是學習美國經驗、甚至直接照搬過來,然后亂拳打死老師傅(有的也不成功,比如抄襲臉書的校內網)。

    現在,中國很可能繼續步硅谷后塵,進入一個技術主導產業進步的創新時代。

    也就是說,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發到量產到市場之路將成為中國未來高質量發展的范式。

    但這些一個個從實驗室走出的硬科技創新最難的環節其實是量產,這需要開放的大規模制造業支持,這是中國的優勢。

    舉個直白的例子,比如我有一個產品創新的想法,在深圳我能很容易找到一條生產線幫我生產出來,而且成本可控,良品率很高。

    這也是深圳制造業發達的原因。

    支撐深圳創新的不只是華為大疆這樣的巨頭,還有一條條開放的生產線。

    從這個意義來說,卡奧斯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意義一方面在于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也應該考慮為更多硬科技創新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量產解決方案。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卡奧斯的工業互聯網也能更有價值。

    4

    公布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的同時,青島市委機關報青島日報也刊發了青島“雙招雙引”攻勢“半年戰報”:

    上半年,青島新設立外資企業408家,實際使用外資29.4億美元,總量位列全省第一;實際到位的重點內資項目425個,同比增長10.8%;聚集各類人才9.25萬。

    坦白說,這個數據不可謂不亮眼。

    現實卻是,無論是項目引進還是人才匯聚上,似乎一直充斥著不少質疑聲音。

    不可否認的是青島去年一年在固定投資上的強勢表現。

    但即使考慮到了投資有滯后性,很多人還是有疑問,在固定投資增速如此之快之下,為什么對青島經濟發展的整體帶動作用并沒有那么強?為什么沒有激發出更多創新活力?甚至還隱約表現出對青島發展后勁的擔心。之所以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青記分析有兩點原因:一是,青島在雙招雙引中缺少優質亮眼的大項目。

    這也導致了,媒體宣傳中關于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金融理財等方面引進的大項目不少,但與之相關的程序員、工程師等創造力的人才和行業領軍人物卻一直沒有形成集聚效應。

    沒有實實在在的項目,也就吸引不了人才。

    二是,專業度不夠,導致很多項目落到實處的跟規劃中的差距比較大,有的還造成了騙補貼、造成土地資源浪費的現象。

    青島上半年出讓1.2萬畝產業用地,位列全國第六位,看得出青島加速應對產業空心化問題的決心,但如果出讓的這些土地換不回青島經濟增長的明天,最終透支的是青島的未來。青記此前分析過,合肥“賭城”的背后當然不是靠“賭”,靠的是通過對行業領軍企業和領軍人物咨詢交流后的作出的科學決策。

    比如,合肥引進京東方背后,是合肥經濟開發區一個副主任在咨詢了海爾的需求和清華大學教授、液晶顯示專家張百哲的建議后做出的決定。

    這是一個決策程序的問題,就跟深創投在投一個項目之前要經歷好幾級風控體系、小組成員還要跟投一樣,不能因為某個領導推薦了某個項目就想當然認為這個項目就會成功。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既然青島明確提出要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是不是應該圍繞工業互聯網做一些產業鏈上下游的雙招雙引工作,比如傳感器、智能裝備、自動控制、工業協議、通用PaaS、高端工業軟件等關鍵環節。

    產業鏈招商不能還是一句空話吧。

    5

    7月29日,青島統計局官網同步發布了一篇署名雷仲敏的《青島市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評析》,其中的客觀分析值得思考。

    文中對青島上半年經濟發展的總體格局概括為“大局趨穩,走勢向好;結構優化,后勁增強”,表示了極大的信心,并同時提到,青島經濟發展正處在產業轉型和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能否跨越這一門檻,關鍵要看主政者的思路是否清晰,全市政企各界精神狀態是否昂揚。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文章清醒地認識到,“必須看到,當前全市經濟修復是在政策強力推動復工復產背景下獲取的,后續政策推動的空間將會趨窄。因此,為保障全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的實現,必須進一步動員和激發全社會的積極性?!?/p>

    一座城市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轉型時期暫時遭遇一些困難并不可怕,只要能按照市場規律而不是主觀意志辦事,總會有崛起的機會,過去20年間,長沙合肥鄭州都在上演著一處處逆襲故事。

    可怕的是一座城市在遭遇困難時還讓人看不到希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后勁不足。

    判斷一座城市有沒有后勁的指標很簡單,就是有沒有新的產業和人口導入。

    產業方面,一是要看城市自身有沒有創新能力(有的城市投資不高,經濟增速依然很快),二是要看招商引資的一個個具體的項目,這其中有沒有前沿引領性的頭部項目尤為關鍵,能不能形成優勢的產業集群。

    人口方面,衡量指標更簡單粗暴,在人才總量中,要看有沒有領軍人才的引用,更要看整體的人口流入。

    根據微信公號國民經略整理的一份近3年城市人口增量排名來看,濟南和青島分列15和16位,這個成績已經是北方城市中除了西安和鄭州外的第三和第四好成績,也算中規中矩,但城市之間的人口競爭顯然不是北方幾個城市之間,一味強調北方第幾城意義不大,而且濟南和青島還背靠山東這個一億人口大省,坐擁各種資源政策優勢,卻依然留不住人。

    我們希望青島能在新的產業和人口導入上拿出更有說服力的表現,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都能分享城市發展的成果。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