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村集體增收3.91億元、群眾增收5.01億元,煙臺——
支部領辦合作社 鄉村振興動力足
盛夏時節,山風習習,令人清爽。沿著新修整的山路向上走,一棵棵新植的大櫻桃、荷蘭香杏長勢喜人??粗矍暗某晒埧谑邢露〖益傁露〖壹t谷果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范廣軍說:“打去年底開始就籌劃這事兒,疫情防控期間,合作社也沒閑著。”
范廣軍是下丁家村黨總支副書記。前幾年,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就業,剩下的老人擺弄山上的這些杏、梨、蘋果樹,忙活一年下來,收入卻不多。
靠山卻不能吃山,怎么辦?連片開發、規模種植是個選擇。但誰來牽頭做這件事?
從2017年篩選11個試點村起步,到2018年確定100個村示范帶動,從2019年實施千村覆蓋工程,到2020年全域推進,煙臺市大力發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帶動集體增收3.91億元,群眾增收5.01億元。在這場春風化雨的實踐中,下丁家村積極參與,村干部、黨員帶著村民扛起鎬頭上山開荒修路、上水種樹,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海陽市邵伯村黨支部書記宋立元同樣為“山”發愁。認準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這把“金鑰匙”,他帶領群眾改造荒山1300畝,引進軟棗獼猴桃、軟籽石榴等特色品種,打造生態產業園。“全村56名黨員,44人上山,年齡最大的93歲……”一講起帶領黨員群眾干事創業的場景,宋立元就一改往日“悶葫蘆”的性格,變得“興奮起來”。
把群眾重新組織起來是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要義之一。“通過黨支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帶動合作社發揮經濟優勢、群眾發揮能動性,用黨支部這個‘凝結核’把城鄉各種資源整合起來,把分散的農民重新組織起來,探索形成了抱團發展、規模經營、共同富裕的強村富民‘煙臺模式’?!睙熍_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于濤說。近年來,煙臺市各村黨支部幫著群眾細算長遠賬,累計吸收34.5萬名群眾入社,提高了群眾組織化程度。
煙臺把選優育強頭雁作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關鍵之舉,堅持“好人里頭選能人”,設置候選人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嚴格任職資格縣鄉聯審,每年組織100名村黨支部書記赴浙江大學開展高端研修,建立煙臺市鄉村振興學院強化本土培訓,設立發展集體經濟增量獎,激勵擔當作為……
從選好帶頭人到持續宣傳發動,從強化部門支持到防控經營風險,圍繞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煙臺市建立了一整套全方位、閉環式的政策體系,用良好的制度環境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破解人才和資金兩大難題,是合作社做大做強的關鍵。煙臺市篩選100名農業專家組成顧問團,組建10支服務隊“上山下鄉”,田間地頭指導技術、培育新型農民,讓全市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掛上了“專家號”。全省“強村貸”政策推行后,煙臺市第一時間召開了政策宣講會,先后為21個村發放貸款1521萬元。疫情期間,以云為媒,舉辦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線上招商推介會,現場簽約15億元,把資本活水引入希望的田野。
在招遠市大戶陳家村,綠水青山間蜿蜒的是一望無際的現代果園。在這里,拼資源、拼消耗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實現變革,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村黨委領辦大戶莊園農林專業合作社,流轉周邊13個村莊1.2萬畝土地,統一平整改良,劃分為不同的種植片區,以每畝1500—2000元的價格發包給懂技術、善管理的鄉土人才,統一標準和要求進行田間管理。
自領辦合作社以來,煙臺市已流轉土地23.5萬畝。通過打破溝坎界限,新增集體用地1.76萬畝,帶動改造老劣果園47.2萬畝。
在土地流轉加快的同時,生產經營類、勞務服務類、三產融合類合作社不斷涌現,還有的村黨支部領辦了聯合社、集體企業,各類經濟共同體爭相斗艷,農村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離城三里,蓬萊市三里溝村既有區位優勢,又坐擁千年古槐、古橋、古井,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整合村里54戶傳統膠東民居打造高端民宿。2019年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增加村集體收入近10萬元。合作社還與旅游集團合作,打造膠東特色餐飲項目,去年實現村集體收入40萬元,村民收入人均增加6000元。
福山區南莊村,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聘請專業公司規劃設計了田園綜合體,以櫻桃延伸產業為主,打造了集觀光休閑、特色美食、民宿體驗于一體的多個經濟增長點。僅去年舉辦的中國煙臺大櫻桃節、美食節,就吸引游客20余萬人次,帶動消費1500萬元。
盡管領辦模式各異,經營模式不一,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本質卻是相同的:黨支部站在經濟發展最前沿,帶領群眾一起干、一起闖,走共同富裕之路,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董卿 從春龍 通訊員 孫金良 岳召龍 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