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億元項目“夭折”!青島蔚藍生物凈利營收遭遇滑鐵盧

    曇花一現,最早用來形容的是花期特別短暫,且只在夜間開放的曇花,本意是形容美好的事物特別珍貴。但如果用“曇花一現”形容企業,尤其是上市企業,或許沒有那么好的寓意了,畢竟股民最看重的就是企業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6月30日晚間,青島蔚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蔚藍生物”)官方發布公告,公司將已獲發改局備案批復以及環評的募投項目之一“1500噸/年獸用粉劑自動化密閉式工藝調配項目”進行變更,原項目不再被批復。

    計劃趕不上變化。作為2019年山東省上市第一股的蔚藍生物,不僅億元項目面臨“夭折”的窘境,還在近年來連續遭遇增收不增利的滑鐵盧。我們不禁要問,主板上市這步棋,蔚藍生物真的走對了嗎?

    青島上市企業觀察第240期

    撰文/?莊建成

    審校/?張慧

    億元募投項目被迫“夭折”

    6月30日晚間,蔚藍生物官方發布公告,公司將變更部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

    公告顯示,公司將原募投項目的“1500噸/年獸用粉劑自動化密閉式工藝調配項目”變更為“動物用保健品綜合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并調整原項目未使用的募集資金10347.68萬元(含孳息)用于新項目的建設投資,變更后的項目預計將于2022年6月正式投產并產生收益。

    變更前的項目擬建于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后海西社區雙元路,由公司全資子公司青島康地恩動物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康地恩”)實施。

    此次募投項目發生變更,蔚藍生物給出的原因是當地政府將公司原募投項目實施地點所在區域進行了規劃調整,在原實施地點區域內改造或建設新的生產線不再被批復。

    但耐人尋味的是,在蔚藍生物2018年4月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中,卻顯示包括該項目在內的共4個募投項目,均已獲得相關地區發展和改革局關于項目備案的批復,并已取得相關地區環境保護局關于項目環境影響的批復。

    據了解,變更后的項目所需資金由本次變更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結余資金投入,剩余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有資金投入。據蔚藍生物方面預計,新項目完全達產后,預計年平均銷售收入為14,800.00萬元,年平均稅后利潤1,500.00萬元,項目投資回收期為6.90年。

    曾經備受外界關注的年產1500噸的大項目,就這樣“曇花一現”。

    需要注意的是,在證監會2018年2月發布的《青島蔚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中提到,報告期內發行人曾多次受到環保行政處罰。此次新項目對環境是否產生影響,還不得而知。

    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一方面,蔚藍生物籌備的億元募投項目因客觀原因被迫“夭折”;另一方面,他們在公司經營上也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發展困局,上市似乎對企業未產生任何幫助。

    凈利營收遇滑鐵盧,或已觸及天花板

    根據蔚藍生物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8.47億元,同比增長4.0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775.29萬元,同比下降6.75%;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為5331.62萬元,同比下降25.10%。

    對此,蔚藍生物方面表示系營業成本的增速高于營業收入的增速,導致毛利率下降1.3%,且期間費用率為40.1%,較上年升高3.8%,對公司業績形成拖累。

    而在同日披露的2020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蔚藍生物經營性現金流為-935.8萬,這也是他們連續第二期經營性現金流為負值。

    值得一提的是,自公司籌備上市的2017年起,至2019年正式上市,三年間公司的營業收入從7.99億元提高到8.14億元,進而增加到8.47億元,但凈利潤卻呈現逐步下滑的趨勢,自2017年的9253萬元,下降到8338萬元,再下降到2019年的7775.29萬元。

    事實上,蔚藍生物雖然頂著“2019魯企第一股”的光環,在1月16日順利登陸A股主板,但彼時的他們,同樣也是近年來業績最差的主板上市新股。

    2018年10月,2017年扣非凈利潤僅為6854.81萬元的蔚藍生物成功過會,一舉打破“主板上市凈利潤不低于8000萬元”隱形門檻的傳聞,引發市場廣泛熱議。

    通過公司2017-2019年度營收緩慢增長,但凈利潤卻始終下滑的現狀,似乎也預示著蔚藍生物的經營狀況或已觸及天花板,后市很難再有大幅拉升業績的空間。

    而在蔚藍生物上市前進行路演時,保薦人廣發證券王慧能在被問及“優質企業”標準時表示,優質企業要符合公司所處行業是成長性行業、要有較強的獲利能力等要求。

    總體看來,蔚藍生物屬于生物科技領域的企業,在酶制劑領域是龍頭,而且研發費用率較高,算是創新型企業。對他們來說,科創板似乎更符合企業定位,但公司在2019年初卻選擇火速登陸主板,不禁要問,主板這一步棋,真的走對了嗎?

    熱點從不“缺席”的蔚藍生物

    在蔚藍生物2015-2017年間的前十大客戶名單中,新希望集團旗下的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始終是公司的最大客戶,2015年-2017年的銷售金額占比分別為19.13%、19.58%和16.69%。

    同時,蔚藍生物的董事長黃炳亮以及董事張效成和賈德強等人均有在新希望集團以及旗下的子公司擔任高管的經歷。值得一提的是,黃炳亮、張效成都是新希望六和股份的創始人。

    在蔚藍生物上市前,發審委也曾就公司與新希望的關聯關系提問。最終,蔚藍生物自圓其說,順利過會,并在去年1月份成功上市。

    上市也可以視作蔚藍生物發展的分水嶺。上市之前,公司與新希望集團曖昧不清;上市之后,面對行業內的熱點——豬疫苗,蔚藍生物的身影也從未“缺席”。

    2019年1月25日,剛剛上市的蔚藍生物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豬疫苗產品被列為公司未來業務發展的重點之一,且多年前公司就已經展開了相關研發。

    在當年5月,由于與蔚藍生物建立合作關系的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哈獸研”)自主研發的非洲豬瘟疫苗取得階段性成果,蔚藍生物股價三連漲。然而,蔚藍生物是在股票連漲第三天后,才在澄清公告中稱項目研發進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似乎也有想借熱點拉高公司股價的打算。

    2020年3月1日,中國科學雜志社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哈獸研成功創制非洲豬瘟疫苗。蔚藍生物此前曾在年報及公告中披露,其子公司已與哈獸研簽訂《合作研究協議》,并已向哈獸研支付合作經費1000萬元。

    但據哈獸研內部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研究所還在做臨床試驗,試驗階段還沒有完成,沒有辦法做產業化的計劃,當下正在開展臨床試驗和生物安全評價,具體的情況需要咨詢項目組。

    6月1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的2017—2020年重大科研進展發布會上,傳來消息:由哈獸研自主研發的非洲豬瘟疫苗,環境釋放和臨床試驗進展順利,但仍未提及投產的相關事宜。

    如今,蔚藍生物已經喊了一年多的豬疫苗,目前仍停留在臨床試驗階段。雖然公司每次都能借相關新聞成功博得關注度,進而拉高股價,但俗話說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蔚藍生物的具體研發究竟是“實心實意”還是“虛情假意”?只有等待時間來驗證了。

    鳳凰網青島原創

    資料來源:本網新聞稿件、東方財富網、21世紀經濟報道

    ◎ 本賬號現已全網多平臺運營,歡迎搜索“鳳凰網青島”訂閱

    ◎  青島城市精英資訊第一微刊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