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32家公司掛牌 新三板精選層開市交易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記者吳科任)《中國證券報》27日刊發題為《精選層揚帆起航 新三板煥發生機》的報道。文章稱,歷經270多天籌備,7月27日,32家公司作為首批新三板精選層公司掛牌交易。本次改革各項措施穩步落地,市場積極效應將逐步顯現。

    市場人士認為,市場分層、差異化制度設計和監管要求,將進一步提升新三板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優質公司不愿留、留不住,市場流動性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有望得到紓解,新三板將發揮樞紐功能,展現更具市場活力的新生態。

    堅持服務中小企業定位

    精選層首批32家公司地域分布廣泛,分屬17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本次公開發行,32家公司合計募集資金94.52億元,平均每家企業募集2.95億元;合計發行8.37億股,平均每家企業發行2614.53萬股;發行價格區間為4.70-48.47元/股,發行后企業平均市值為21.98億元。首批公司均在新三板掛牌三年以上,掛牌期間合計融資69.70億元,其中有2家處于虧損階段即獲得融資。

    這32家公司是在新三板成長壯大起來的優質中小企業和與民生就業緊密相關的實體企業,具有多個顯著特征。其中,中小企業占27家,體現了新三板堅持服務中小企業的定位。

    盈利能力較強,成長性較為突出。32家公司2019年凈利潤平均為5047.32萬元,凈資產收益率平均為13.59%;2019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平均為5.12%,凈利潤增長率平均達18.68%。

    聚焦主業,深耕細分領域。32家公司絕大部分收入由主業貢獻;很多企業致力于深耕細分領域,并擁有某一拳頭產品或業務;大部分企業在多元化經營上相對克制。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公司詮釋了精選層的包容性和特色性發展方向。32家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中值分別為3.43億元和5115.25萬元,為首批科創板的68.17%和57.65%;涉及19個行業大類,較科創板首批企業多12個大類,高技術產業占比53.13%,集中在軟件信息、醫藥制造、計算機設備制造,以及污染治理、農藥研發等科技創新與民生結合的細分領域;企業發展模式多元,兼具“大而優”和“小而美”,其中4家營收體量達到20億元以上,5家凈利潤過億元,另有5家凈利潤小于3000萬元。

    據全國股轉公司介紹,精選層的引領效應已逐步發揮,激發了中小企業資本市場發展意愿。一是企業積極申報精選層。截至7月17日,累計有210家公司公告擬進入精選層,其中已受理70家,頭部企業參與市場積極性激活。二是創新層吸引力明顯增強,超95%符合創新層條件的公司提交入層申請,調整后創新層公司數量是調層前的1.74倍。三是市場逐步形成進退有序生態,企業獲得感增強。2020年上半年,主動摘牌公司數量環比下降37.91%。

    提升一二級市場功能

    全國股轉公司日前披露的數據顯示,本輪改革以來,推出的規則機制正得到有效發揮,一二級市場回暖明顯,市場功能有望持續獲得改善。

    一是市場流動性整體回升。一方面,盤中成交明顯提升。上半年全市場日均盤中成交金額環比提升102.94%,盤中、盤后成交金額比由2019年的1:1.78上升為1:0.53,形成以盤中交易為主的格局。隨著精選層開市臨近,7月以來日均盤中金額進一步提升,較上半年均值提升34.53%。另一方面,微觀交易質量改善。提高集合競價撮合頻次提升了交易連續性,上半年集合競價股票盤中撮合2.92次,環比提升逾1.25倍。市場成交效率相應改善,投資者筆數申報成交率、股數申報成交率分別為44.11%、26.41%,分別環比提高3.18個、4.52個百分點。

    二是定向發行機制效率優化。改革后的定向發行機制更好地滿足掛牌公司日常小額快速融資需求。自辦發行節省主辦券商等中介機構出具意見的時間與費用,從股東大會召開至提交申請材料平均用時4天,較普通發行節省約10天,每筆平均節省約20萬元。超35人發行提高了單次融資人數,上半年擬超35人發行平均每次新增股東約54人,有效促進掛牌公司分散股權。發行效率提升激活掛牌公司融資需求,上半年426家公司披露定向發行預案,環比提高41.06%;期間披露發行預案的掛牌公司平均營收規模是2019年定向發行公司的74.45%,向下拓展了中小企業融資覆蓋面。

    三是按需公開發行特點逐步形成。首批精選層公司規模大小不一,公開發行規模也呈現較大差異,發行數量中值為1630.25萬股,與科創板、創業板今年以來發行數量中值的4000.50萬股、2500.00萬股呈規模梯次。7家公司發行數量不超過1000萬股,發行數量最少的為120萬股;4家公司發行數量高于5000萬股,最多的1家發行1億股。首批公司有29家采用詢價方式,3家采用直接定價方式;15家引入戰略配售,戰略配售數量占發行股份的9.77%;投資者認購積極,平均網下申購倍數23倍,平均網上申購倍數434倍,平均單只股票申購投資者36萬戶。

    業內人士指出,本輪新三板改革重點面向改善市場流動性,吸引多元化投資者,增加市場的源頭活水,可極大提振市場的融資功能。

    完善市場生態

    新三板市場經歷了大起大落。之前,市場單邊下行,投資者信心受挫,有人選擇離開了這個市場。隨著本次改革舉措穩步實施,正面效應已經顯現。多位新三板投資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一些早前離場的新三板投資人在回流。“有了賺錢效應,信心自然逐步恢復?!?/p>

    不僅投資者“愿意來、愿意投”,而且投資者類型更加多元化。數據顯示,截至7月17日,新三板市場合格投資者賬戶數160萬,較2019年末新增130萬。20余家公募基金公司啟動產品設計工作,已獲批7只,其中5只正式成立,合計募集金額88.45億元,合計有效認購戶數達17.08萬戶。投資者積極參與公開發行申購,開通詢價權限的網下投資者達9633戶,占符合開通條件的64%;共有80.26萬戶投資者參與公開發行申購,占全部合格投資者的49.38%,新開戶投資者中參與申購比例達60%。

    全國股轉公司介紹,市場回暖使得中小企業估值定價生態得到了改善。一是市場估值回升。改革以來全市場10只指數全部上漲,上半年末,全市場市盈率20.14倍,60日市盈率20.36倍,分別較2019年末上升0.40倍、2.15倍。二是形成一二級市場掛鉤的公開發行定價特色。掛牌公司公開發行是在存量股份上發行新股,二級市場定價效率提升后,為公開發行定價提供了參考。三是聚焦中小企業價值的投研環境有所改善。上半年券商及研究機構發布的新三板研究報告數量環比增長35.61%,研究內容包括中小企業估值、新興行業分析等。

    全國股轉公司表示,市場投融兩端的財富效應初步顯現。此次改革后,投資端投資者數量增加,參與積極性提升;融資端優質企業在資本市場向上發展空間打開,估值提升,初步形成“優質資產增加——投資者分享企業成長收益——投資財富效應提升”的良性循環。上半年末,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合計6214.66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53.49%;凈買入31.60億元,結束了2019年凈賣出的趨勢;以私募基金為主的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較2019年末增長9.38%,市場投資者財富效應初步顯現。(完)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