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2014環保十大事件出爐 新車6年內免檢在列

    2014年,青島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262天,優良率71.8%。無論是新出的生態補償方案、六項治理清單,還是三年打造國家級生態城市,2014年環保各項舉措備受關注。作為目標國家生態城,2014年,我市在環保領域有哪些行動?記者為您詳列回顧2014年的環保十大事件。

    大事件一:青島私家車新車6年內免檢

    10月23日,青島市環境保護局下發《關于非營運轎車等六年內免檢車輛核發環保檢驗合格標志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在本市注冊登記的6年以內非營運轎車等車輛免于環保上線檢測,直接核發環保標志。

    “青島籍”新車直接在車輛掛牌地領取環保標志,在使用車輛可在全市任何一個機動車排氣檢測站免費領取,該通知自下發之日起實施。通知的下發意味著青島市機動車排氣檢測與安全技術檢驗將同步實行6年免檢政策。

    大事件二:環保、公安聯動打擊環境違法犯罪

    去年3月,市公安局正式成立了食藥環犯罪偵查支隊。 青島市環保局與市公安局配合,先后進行大氣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測設施運行情況檢查、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隱患排查、石墨行業專項環境污染集中突擊檢查等一系列聯動執法行動。截至目前,共有10起案件移交公安部門處理,刑拘16人,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

     大事件三:青島立法保護膠州灣

    《青島市膠州灣保護條例》9月起正式實施,對膠州灣從海域到沿岸陸域,從環境到資源,從地面到空間,從預防治理到整治恢復,都規定了相應的保護措施,多項不利于生態保護、可能造成膠州灣海域和濕地污染的行為被嚴格禁止。

    2014年,我市完成截污整治各類污水直排口或雨污混排口237處,建設排污管網334公里,實施20條河道綜合整治和10個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建,環灣污水集中處理率為90%,污水處理廠出水全部達一級A標準。

    建立了入灣河流、灣內海域水環境及主要污染源監測網絡,設定260多個水環境監控斷面,對7條河流、3座水庫、1處海域、77家重點涉水排污企業實施水質自動監控。通過持續治理與有效保護,膠州灣水質主要污染物無機氮濃度連續三年下降8%以上,膠州灣外海近岸海域18個監測點位監測顯示,所有點位均達到或好于海水水質二類標準,水質優良率為100%。

    大事件四:污染舉報有獎

    8月15日,市環保局和財政局聯合出臺《青島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暫行規定》,并向社會公布了市、區(市)環保部門的舉報電話。今后公眾發現身邊有環境安全事故隱患、環境違法行為,可通過電話、信函、來訪、網絡等方式實名舉報,也可以匿名舉報。

    舉報的環境違法行為經環保部門調查屬實后,將根據環境違法行為程度的輕重給予舉報人1000元到5000元人民幣的獎勵。此舉旨在進一步加強環境監督管理,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環境保護。

    大事件五:三年打造國家級生態城市

    10月10日,市政府辦公廳出臺《青島市創建國家生態市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該計劃規定,到2016年,青島市創建成為山東省生態市,全市基本達到國家生態市建設標準,為2017年青島市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市打好基礎。

    青島市將發展生態經濟、改善生態環境、培育生態文化,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大事件六:32條重點河流實施環保“河長”制

    青島市在全市重點流域實施環境保護“河長”制,推行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流域環境保護監管體系,加快實施全市河流污染整治,徹底解決污水直排環境問題,實現河流水質逐年改善,省控主要河流斷面水質按期達到全省年度水質改善目標,在全市打造“水清、河凈、富有生機”的水生態環境。

    截止到目前,青島32條重點河流都有了“河長”。10個相關區、市均制定細化本轄區河長制實施方案,共確定了17名區(市)級領導擔任相關河流的河長;另有93名區(市)部門或鄉鎮街道負責人擔任220個河段的河段長。各區市具體的河長制實施方案及河段長監督電話均已公布,歡迎公眾監督。

    大事件七:六市建邊界環保執法聯動機制

    行政邊界地區污染企業的歸屬和管理一直是基層環保部門頭疼的問題,由于權屬不清、環境監管薄弱等諸多原因,在一些行政邊界地區,往往存在企業違法排污和土小企業死灰復燃現象,污染糾紛時有發生。10月30日下午,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6市環保部門簽訂《半島流域行政區域邊界地區環境執法聯動協議書》,對屬地不清的邊界土小企業進行聯合拆除、取締,對危險廢物異地傾倒案件互相積極配合調查取證。

    六市將通過“聯合治污、團結治污”方式,解決邊界環境污染糾紛,保障半島流域環境安全。

    大事件八:出臺生態補償方案

    2014年6月2日,《青島市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方案》出臺,我市在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城陽、黃島6區開展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以各區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改善情況為考核指標,建立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機制。

    2014年,青島市重新劃定了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制定出臺了“四禁兩補”系列治霾政策措施:提高煤質標準,在全市禁止銷售使用高硫高灰份劣質燃煤;全市除特定區域,禁止審批新上傳統燃煤項目;將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從85平方公里大幅擴大到552平方公里,禁止新上并逐步淘汰高污染燃料燃燒設施;在限行的基礎上,進一步實行黃標車禁行,加快淘汰黃標車;建立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機制,對達到改善目標的區給予獎勵,對污染反彈的征收罰金;在落實燃煤鍋爐高效治理“以獎代補”政策和國Ⅰ黃標車提前淘汰補助政策的基礎上,實施新的國Ⅱ黃標車提前淘汰資金補助政策。

    1-11月份,市區PM2.5濃度降至56.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8.3%,預計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二氧化硫濃度同比改善31%,創歷年最好水平; “藍天白云”天數達到217天,居全省前列。前三季度獲得省政府空氣質量考核獎勵資金332萬元。市環保局同公安等部門啟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對違規黃標車進行電子化抓拍監管,查處各類環境違法違規車輛4200輛,淘汰黃標車4.16萬輛。

    大事件九:青島六項治理列出清單

    2014年我市提出要重點抓好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大氣和水污染、交通擁堵、市容環境、社會治安等六大領域專項治理工作。

    7月3日,宣布建立六項治理總指揮部,與六個指揮分部形成了定期調度和監督評價等六項工作機制,其中,全市成立了大氣和水污染治理工作指揮部,制定了年度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措施和實施計劃,完善了大氣污染防治部門責任分工,組織各級各部門及重點企業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軍令狀”,建立了考核督查通報制度,開展了聯合督導檢查,督促解決了一批影響空氣質量的難點問題,把環境質量改善作為根本目標和衡量標尺,將空氣質量改善納入科學發展考核,修訂污染減排和環境績效考核辦法,定期通報區(市)空氣質量排名與治污工程進展;將環境質量作為經濟發展的約束性條件,對治理不力、環境質量惡化的區(市)實行區域限批。

    大事件十:連續三年獲得全省污染減排考核一等獎

    2014年,我市以脫硫設施升級改造、煙氣脫硝、機動車污染防治、污水處理和農業畜禽污染治理等5個方面為重點,組織實施年度重點減排項目361個。實施老企業環保搬遷,全市已有100余家企業啟動搬遷,40余家已竣工投產,既改善了城區環境,又為經濟轉型升級創造了空間。  

    截至到12月底,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十二五”期間已分別累計削減13.59%、15.56%、6.40%和15.68%,分別完成“十二五”目標的112.31%、105.14%、63.95%和108.13%。我市連續三年獲得全省污染減排考核一等獎。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