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先后開展了全省機場、港口資源的整合,完成山東重工與中國重汽的重組,近期又啟動了山東能源與兗礦集團、山東高速與齊魯交通集團的聯合重組。重組不只帶來“量”的變化,更持續帶動“質”的提升,一批引領型支柱型企業集團成長壯大,這是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7月20日舉行的發布會上了解的信息。
發布會上透露了一組數據:山東機場集團組建后,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667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1.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3.3%、17.8%;今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完成旅客吞吐量76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2萬噸,雖然同比下降,但降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山東港口集團組建后,2019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3.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956萬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10.9%、9.7%;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國內規模以上港口基本是負增長,但山東港口集團上半年吞吐量、集裝箱量、效益三大指標均實現逆勢增長,領跑全國沿海港口。山東重工與中國重汽重組后,重卡產銷量躍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三;今年上半年,中國重汽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1%,創歷史最高水平。
“推進省屬企業重組整合,絕不是形式上‘堆大堆’,而是通過實施完全徹底的整合、融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核心競爭力,更好發揮國有經濟引領帶動作用。”省國資委主任張斌提到?;仡欉^去一年,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的感受是,重組整合進一步為企業聚集戰略資源,一年來企業在干事生態、創新生態等方面打造上自始至終以改革為主線,重組整合的戰略訴求正一步步落實。
實際上,相關省屬企業重組還帶動了原有供應鏈體系的整合,有效促進供應鏈上中小企業轉型發展。像是山東重工與中國重汽重組后,對原有供應鏈體系進行了統一優化,在省內帶動形成了“1120家直接供應商+4480家間接供應商”供應鏈產業集群,采購量增加的同時,實現了采購成本的下降。而近期推動的山東高速和齊魯交通兩戶企業的重組,將通過交通資產優化重組、業務整合和統一管理,有效解決兩個集團建設資金不足短板,更好發揮路網資源歸集管理的經營優勢,實現全省高速公路板塊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據了解,山東能源與兗礦集團、山東高速與齊魯交通集團的聯合重組之外,我省還正在推進省屬文化旅游、醫養健康資產的專業化整合,會將分布在10多戶省屬企業中的非主業文化旅游、醫養健康資產,以市場化方式重組整合,打造有較強競爭力的醫養健康領域龍頭企業。另外,將國泰租賃、上海齊魯、深圳東華、山東鹽業、齊魯股權等5戶省屬一級企業整合到其他省屬企業,理順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
不過,重組整合并不意味著缺少競爭、形成壟斷,我省始終秉持市場放開的原則,讓省屬企業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修煉內功、迎接挑戰。以高速公路建設運營領域為例,省內乃至國內多家大型國有和民營企業都在參與競爭,目前全省在建的23個高速公路項目,在山東高速、齊魯交通合并前,除這兩戶省屬企業投資建設的項目外,還有葛洲壩集團、中鐵建集團、中鐵集團以及濟南城市建設集團等6家企業投資建設的7個項目,基本形成了競爭有序、公平開放的市場機制。
做加法難,做減法更不易。另據了解,非主業資產清理整合方面,我省也在加速推進,優勢資源進一步向主業集中。截至今年6月底,列入計劃的388戶企業已完成清理整合82戶。山東重工與中國重汽重組后,將中國重汽房地產板塊以市場化方式掛牌轉讓碧桂園集團,徹底退出房地產業務。加快“僵尸企業”處置,納入省政府清單的213戶省屬“僵尸企業”完成處置95戶,安置職工5695人。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付玉婷 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