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陳璐 通訊員 王諾 呂建華)記者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隨著青島市環境空氣質量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指標的不斷改善,夏季臭氧污染開始顯現。這其中揮發性有機物(VOCs)作為臭氧生成的重要前體物,成為防治重點。經研究核算,2019年全市VOCs(不含天然源)排放總量約為8.5萬噸,排放主要來自工業源、移動源,分別占比37.71%和33.04%。其中石化、橡膠、汽車制造、家具制造、包裝印刷、其它表面涂裝、有機化工、塑料制品、制鞋等九個重點行業成為排放“大戶”。
近期,很多人都關注到“VOCs”這個熱門詞匯。它是揮發性有機物英文名“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縮寫,我們習慣用VOCs來簡稱。作為形成臭氧的重要前體物,VOCs包含人為源和天然源兩大類。加強人為源的治理是現階段控制臭氧污染的有效途徑。
治污先溯源,既然要控制臭氧污染,就需要掌握VOCs的排放情況?排了多少?來自哪些排放源?這些都是溯源必不可少的科學基礎數據。
一份“清單” 跟蹤6000多家工業企業排放動態
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高大氣環境管理的精細、精準化程度,青島市自2016年起,連續四年開展大氣源清單動態更新編制工作,需要每年對全市6000多家工業企業VOCs的基礎活動水平數據進行動態更新,對重點行業排放因子及成份譜進行實測,逐步建立起全口徑動態管控清單。
截止目前,已建立工業源、移動源、面源等以及天然源在內的全源類VOCs排放清單,開展了12個重點行業50家企業現場調研實測采樣,獲得26個“本地化”VOCs排放系數,12個行業源排放的成份譜,為工業企業VOCs減排評估工作及臭氧污染的精準管控提供相對科學的基礎數據支撐。
承擔主要研究分析工作的青島市環境科學院研究人員介紹,“通過對2019年青島市VOCs排放核算,可以看到,排放主要來自工業源(固定燃燒、溶劑使用、工藝過程)、移動源(道路和非道路)的占比較大。其中,工業源除燃料燃燒排放產生的以外,主要來源于企業生產工藝過程及有機溶劑使用環節。全市工業企業VOCs排放占比較高的行業依次為表面涂裝行業(47%)、化工行業(含石油煉制)約18%、橡塑行業(13%)、汽車制造業(7%)、印刷業(5%)、家具制造業(3%)等。移動源揮發性有機物(VOCs)主要來源于道路機動車,經核算,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位居前列的車型為小型載客汽車、輕型載貨汽車、重型載貨汽車?!?/p>
全程評估 治污重點體現青島“本地化”
根據對全市產業結構特點及全源類清單分析,我市每年還持續開展排放清單的“本地化”研究工作,并通過排放量占比較大的重點行業開展全過程治理調研評估,
研究人員介紹,“本地化”,是指在國家大氣源清單編制的技術體系下,通過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工藝過程及排污環節,修正VOCs排放因子水平,將清單排放量核算的更準確,以此為基礎識別出重點源類、重點行業。
通過對重點行業的VOCs物種(成份譜)進行實測分析。在本地化清單的基礎上才能深入分析出哪些行業、哪些VOCs物種對臭氧的生成潛勢貢獻大,才能實現對臭氧污染的精準管控。
“全程評估”,則是指“源頭替代-過程管理-末端治理”。通過對排放量占比較大的重點行業開展全過程治理調研評估,全市共確定石化、橡膠、汽車制造、家具制造、包裝印刷、其它表面涂裝、有機化工、塑料制品、制鞋等九個有機物排放重點行業。2019年已完成汽車制造業、包裝印刷業、橡膠制品業、家具制造業四個行業整治措施效果評估工作,2020年剩余行業的評估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為獲取更加精細化、本地化的工業企業VOCs排放特征,特選取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鋼鐵制造、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玻璃、石墨碳素、水泥制造)、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橡膠輪胎及塑料泡沫)、制鞋業、包裝印刷業、金屬制品業、鐵路船舶制造業、紡織印染和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啤酒制造)這12大重點行業,并根據行業特點在其中篩選50家典型VOCs排放企業進行企業現場調研和關鍵環節采樣,建立青島市本地化的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因子水平庫及排放源成份譜。
以“減”定“增” 實施“倍量替代”實現總量控制
據了解,青島市作為省內率先實施VOCs總量控制的城市,2019年印發相關動態管理和總量減排核算細則,明確了全市新建涉VOCs排放項目要“以減量定增量”,實施項目臺賬管理和倍量替代管理。
例如,上一年度轄區空氣質量中PM2.5或臭氧年均值不達標的區市需2倍削減替代,其它區市等量削減替代。
組織各區市對“十三五”以來VOCs減排量進行核算,將減排率納入市政府對各區市綜合考核,調動區市積極性。
截止2019年底,全市累計完成工業企業VOCs重點治理項目974個,累計減排揮發性有機物13842噸,較2015年工業企業VOCs減排比例達到34%。現2020年再次確定重點治理項目560個,超額完成《山東省“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要求的2020年全市VOCs排放總量較2015年下降30%的目標任務。
根據核算結果,市生態環境局將堅持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過程防治手段,在對全市工業企業VOCs排放全面摸排的基礎上,強化管控,實施有組織與無組織協同減排,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附件:目前已完成的四個行業全過程治理評估結果:
1)汽車制造業(整車及改裝車生產)企業全過程治理較為規范,涂裝車間噴漆房、烘干室可以做到全部密閉,廢氣收集效率較高,末端一般采用燃燒設備對VOCs進行治理。
2)包裝印刷企業源頭控制方面做的較好,低VOCs含量油墨占總油墨使用量比例可達80%,且印刷工藝成熟,油墨使用及回收率較高,一定程度可以減少VOCs的排放。大部分企業印刷工序可以做到全封閉,且在印刷和覆膜機側方或上方設置集氣裝置,廢氣收集效果較好,且加裝廢氣濃縮裝裝置。包裝印刷企業采用采用的末端治理方法差異較大,包括光解、RTO等。
3)家具制造企業在源頭替代方面,水性涂料、UV涂料等低VOCs含量涂料占總涂料使用量比例可達60%以上,但水性涂料無法完全滿足家具制品涂裝需求,為保證家具品質及使用需要,部分工藝仍必須使用油性漆。過程控制方面,相對于上述兩個行業存在一定的無組織排放問題。手工噴涂線多為噴涂工序半封閉,烘干工序全封閉狀態,UV輥涂、真空噴涂、自動噴涂線全線封閉。末端治理方面,一般采用蜂窩紙箱+過濾棉+活性炭+光解的組合處理方法,主要處理單元為吸附+光解,設備安裝時間多為2017年之后。
4)橡膠制品行業企業在源頭控制方面,主要原料為天然膠、合成膠、再生膠、丁基膠、炭黑等,符合相關國家和行業標準及要求。過程控制方面,原輔料儲存、運輸、管理較規范,有臺賬記錄;原輔料配料、稱重、投放過程可以做到全密封、自動化進行;密煉、壓出、接合、硫化工序主要集氣方式為局部集氣,采用集氣罩或風簾,部分企業在集氣罩下加裝軟簾,對于煉膠工序,企業一般在母煉機/終煉機出料口、擠出機出料口和膠片冷卻裝置設置廢氣收集系統;對于壓延工序,由于壓延擠出線一般長達幾十米,無法全部收集壓延全部廢氣,企業普遍在壓延擠出機機頭設置集氣罩收集;對于硫化工序,一般采取多臺硫化機上設置大的集氣罩統一進行收集;少數企業可以做到生產車間全封閉,廢氣收集效果較好;廢氣經收集后進入處理設施統一處理,經15米及以上高度排氣筒排放。末端治理方面,橡膠制品企業一般采用活性炭吸附/水噴淋+等離子+光催化的組合處理方法,主要處理單元為活性炭、等離子、光催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