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比青島主城區略微寒冷一些的即墨并沒有因為氣溫驟降而影響旅游熱度,即墨東部的溫泉滑雪旅游線正式迎來“美好季節”,港中旅青島海泉灣度假區已經開通了海泉灣溫泉直通車;即墨西部的大沽河采摘也不甘寂寞,地處劉家莊的即發現代農業園區里的草莓迎來收獲季,大量的游客前去采摘。
這是即墨旅游火熱當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經過多年的摸索研究和資源整合,即墨市通過以鄉村旅游開發為重點,以茶、花、果、菜為主要載體,圍繞“山海、田園、民俗、商貿”四大主題,以節為媒,做大鄉村節慶旅游文章,打造“春賞花、夏玩海、秋采摘、冬泡泉、四季可游”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與此同時,即墨老酒博物館、青島非遺博覽園等具有即墨傳統地域色彩的旅游項目的建設以及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資源的打造完成,也讓即墨成為淡旺季分明的青島旅游的一個異類,完成了旅游產品四季相連的布局。
以鄉村游為突破口
即使在幾年前,就作為歷史文化重地的即墨來說,能夠拿得出手的旅游項目也不多,提及即墨,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服裝批發市場和數量眾多的民營企業,而馬山、鶴山等旅游資源也開發不足。
針對這種局面,近年來,即墨市圍繞“打造國內一流的濱海溫泉旅游度假目的地”目標,依托農業、文化資源優勢,構建鄉村旅游品牌,全力打造“最美鄉村”聚集地。經過幾年的打造,即墨目前已經擁有鄉村旅游示范村(點)60余家,規模和質量位居青島四市首位。
更重要的是,即墨在這一過程中,尋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實施“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模式,啟動鳳凰雄崖鄉村文化生態保護提升工作,打造具有“歷史記憶、民俗風情和自然生態的鄉村旅游聚集地”,投資1500萬元完成雄崖古所青石板路、海防博物館、仿古牌坊和鳳凰古村、李秉和莊園古建筑修繕等項目,雄崖古所、鳳凰古村入選首批“鄉村記憶”試點工程。另外,引導社會資本,投資5億元建設精品項目,新打造了錢谷山有機農莊、藍月莊園等10余處鄉村旅游特色點。這些項目不僅帶動了即墨整體旅游的提升,也讓這些散落在膠東半島的文化資源得以發揚光大。
在引入社會資本壯大旅游產業方面,即墨市可謂得心應手,連出大手筆。民間投資近7000萬元打造玫瑰愛情旅游圣地“玫瑰小鎮”,青島非遺博覽園利用舊廠房改造,投資5000萬元建設膠東第一家民間民俗博物館,這兩個項目已經成為青島頗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旅游項目。
交通為旅游提級
目前,即墨市已經擁有十分可觀的旅游產品,有省級旅游強鎮3個、省級旅游特色村3個、省級好客人家農家樂6個,省和青島市級工農業旅游示范點19處,西部依托大沽河,形成以濱河游憩、藍莓采摘等為特色的農業休閑區域,在北部則以玫瑰小鎮、靈山景區為核心,打造祈福之旅;在東部,形成了以漁家宴、農家樂和生態采摘為主的濱海鄉村旅游帶。
即墨旅游之所以做得有聲有色,和即墨的產業發展特色密切相關,作為一座以商貿流通見長的城市,即墨的客商流通量在膠東半島獨樹一幟,山東乃至華東、華北、東北的客商遠道而來,這種因為經濟特色吸引而來的客商讓即墨旅游擁有了強大的外在客流進入。這種旅游特征也使得交通對即墨旅游的潛在影響比較大,顯而易見,將在年底前貫通運營的青榮城際鐵路將對即墨旅游形成極大的帶動。
從長期來看,青榮城際鐵路將對即墨旅游的帶動就是旅游產品的整合和市場的融合,即墨可以和煙臺、威海等旅游景點整合開發形成一日游的路線,讓旅客領略不同的旅游風光;青煙威都可以選擇彼此的城市作為近郊游的目的地,探親游、購物游也將更加方便。
當然,即墨市對旅游發展的政策支持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即墨市旅游局先后出臺《關于促進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意見》、《關于旅行社組團來即旅游獎勵暫行辦法》,安排專項資金500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團隊獎勵等,預計今年接待游客600萬人次,新增團隊超6萬人次。爭取青島資金400余萬元,建設3處旅游信息中心。配套獎勵資金,鼓勵鄉村特色業態發展,今年新增3家3A級旅游景區、15處省市級鄉村旅游示范點。(記者 門國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