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武家曲坊村在新社區建設中,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從群眾期盼出發,規劃建設新社區,改善生活居住環境,提升農村產業發展。
最近,在莒縣招賢鎮武家曲坊村,經過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表決,新房安置方案名單正式進行公示。
莒縣招賢鎮武家曲坊村村民盧慶華說:“(名單)等了很長時間了,找別人的名找不到,找自己的很快,現在心情很好了,就等著看什么時候拿鑰匙?!?/p>
莒縣招賢鎮曲坊社區黨總支第一書記朱會強介紹:“按照名單是分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報名上高層安置樓的,第二部分是上二層安置樓,小高層是154戶,小二層是416戶?!?/p>
武家曲坊村地處沭河東岸,有500多戶、1600多口人。長期以來,由于村莊缺乏規劃,村里不僅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房屋也破敗不堪。
村民宋洪玲告訴閃電新聞記者:“原先村里也沒有燈,垃圾滿天飛,原先街上都是水和泥,一出去整天就沒想著不踩泥。”
順應群眾期盼,改變村莊面貌勢在必行。2017年,武家曲坊村決定引入社會資本,采取先建后拆的方式建設新社區。第一步,是要通過一份安置方案,但是,初稿剛拿到黨員、村民小組會上討論,就引起不少爭論。
莒縣招賢鎮武家曲坊村黨支部書記董學山說:“當時最難解決的矛盾,(成員)認定上很難?!?/p>
按照最初的安置方案,戶口不在本村的,就不能置換樓房。得到消息后,盧慶華一家開始坐立不安,20年前公公帶著兒子從東北回到老家,但是戶口卻一直遷不過來。
盧慶華說:“整體騎車轉悠,我問問人家有沒有特殊情況,咱招賢鎮蓋了樓的看看是不是有種情況,有沒有讓武家曲坊照搬的經驗?!?/p>
像盧慶華家一樣,戶口不在村里,但長期在村里居住的還有五六戶,其中還包括民辦教師農轉非的。經過調查了解,他們只有村里這一套房子。
董學山表示:“這種我們通過研究,必須也給他們享受。因為他們常年在家(村)居住也有房屋,如果不給他們享受的話,他們去哪里??? ”
為了拿出一份讓村民認可的安置方案,村兩委會和村民小組長挨家挨戶去征求意見。 經過深入的入戶調查,越來越多的問題開始顯現,大齡青年、70歲以上老年人的安置問題都逐步達成了一致意見。但眼前,還有一件突出的矛盾,如何讓一戶多宅的退出。
董學山說:“我繼承老人一套房,老人去世了,我又把老人的宅子翻蓋了,所以說多出一套房子來。遵循一戶一宅的政策,我就主動放棄一套。我作為一個村的支部書記,我必須首先帶頭去執行這個政策。作為一個村而言,只要你公平、公正、公開,沒有私心,所以老百姓信服你就信服咱這里,一切工作你就好開展。”
有了村支書帶頭,剩下的幾戶也紛紛以貨幣補償的方式退出。兩個月后,安置方案正式通過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通過,獲得了村民99%以上的支持。
董學山告訴閃電新聞記者:“制定好方案后,我們村委找一部分村民代表、小組長,讓他們一看一聽,我們一分析,然后再由小組長、村民代表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見,我們支部再進行研究,覺得切實可行我們再納入方案中。這個方案我們改了16次,最后第16稿,決定這是最終的一個稿件。 ”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如今一個高標準、美麗宜居的新型社區矗立在沐河岸邊。從幼兒園到小學,教育設施按照城市化標準配套,暖氣、天然氣、污水管道也通到了家門口。更讓老百姓有盼頭的是,這里的現代農業產業初具規模,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今年,村民就將搬進期盼已久的新房子。
莒縣招賢鎮副鎮長薛忠余表示:“我們干這些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群眾有樓住、有活干、有錢賺,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群眾的滿意就是我們工作的最終目的?!?/p>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要更加注重順應群眾意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進入新時代,農民群眾對居住條件的需求正在從生存型向舒適型轉變。從臟亂差的村莊到干凈整潔的社區,武家曲坊村真正回應群眾期盼,把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作為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而如何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關鍵在規劃布局、實施方案上,要注重順應群眾意愿,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真正贏得群眾的愛戴和支持,最終實現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鄉村風景如畫、農民安居樂業。
請輸入驗證碼